今日要闻

郭华仁毕生研究《种子学》专业上市

2018-01-21 16:45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在台湾大学农艺学系执教鞭达34年、甫退休教授郭华仁著作《种子学》出版问世,该书网罗种子构造、发芽、休眠、产业等所有可以探讨的面向,更纵贯今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期盼成为日后学子和研究员的用书。

尽管为国内种子学罕见专书,但是郭华仁接受上下游采访时却客气强调,“书里面有些地方很专业、枯燥,请大家要想清楚再买。”昔日为郭华仁学生、现在嘉义大学农学院教“种子学”的副教授侯金日表示,此书涵盖面相广阔,从产业到种子态样描摹,未来将选用作为学生的指定教科书。

毕生教学研究成书,盼成后进教科书

“我在台大教了34年,种子学也教了34年。”回顾教学生涯,今年甫从台湾大学农艺系退休的教授郭华仁才发觉时光飞逝,然而他其实是“退而不休”。

趁著教学的最后一年,郭华仁将30多年的教学讲义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搜集、整理,出版成22万字、444笔参考资料的《种子学》一书,期盼成为日后莘莘学子们的基础教材。

“其实我希望大家买之前要想清楚,不要一窝蜂就去买。”郭华仁解释,这本书是提供给大学部高年级、硕士、研究人员及实际从农者的“专书”,并非普罗大众的科学读物,“我怕有些地方写太深,对一般人来说太无聊、太枯燥。”

以今日《种子学》超越昨日《种子学》

其实种子学就是研究种子的专门领域,然而从森林植物、野地杂草、人类作物,到种子构造、发芽、休眠、寿命等机能,以及育种、保存、量产等应用层面,都是研究者可以钻研的范畴,可以说是非常广博的一门领域。

“其实会有种子学,也是因为19世纪末欧洲的种子商的品质良莠不齐,所以各国开始提倡品质检查和检定方法,”因此而有了专门研究种子的科学。

世界大战以后,种子学者大多针对种子的化学成分、蛋白质、构造、光合作用、荷尔蒙等进行研究,直到1970年代美国学者Kozlowski出版《种子学》一书,集结当时各方研究大成,堪称日后研究者必读的“经典”。

“所以我的书名也是为了呼应这本书,”郭华仁说当初求学期间,Kozlowski版的《种子学》也是反复诵读多遍;但现在时过境迁,种子学因研究基因的分子育种技术熟成而有不同进展,加上一直缺少中文文献,因此有成书的必要。

和人最密切的研究领域成熟,使种子学成为冷门科学

尽管种子学和人类农耕、食物关系密切,但种子学依旧是门“冷科学”。郭华仁说因为和人最密切的发芽、休眠、育种、应用等领域已经被广泛研究,必须在其他领域,像野外植物才可能有突破的空间。

像是一般人都知道种子可由动物、风力、水力来传播,但有些植物演化出特殊构造,让种子可以弹射到很远的地方,最有名如凤仙花属植物和黄花酢浆草。

例如有一种名为“喷瓜”的葫芦科植物,当果实成熟时会分泌大量黏液,当果皮承受不住压力而爆破时,带有种子的黏液便可喷射到4、50米远的地方,来散播种子。而关于黏液的生成机制、构造、成分,或种子是否会“休眠”,也就是无法发芽?这些也都是种子学后续研究的方向。

其实休眠是种子学常见的探讨议题,“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做水稻的休眠。”郭华仁说,起先是想解决水稻如何休眠,有为何休眠?而研究结果显示,当水稻的外壳将环境中的氧气耗尽,使得壳内的种子(米粒)无法成长。

而水稻之所以演化出这样的特性,主要是为了避免后代在同一时间生长,“结果一个台风、灾害就全都死光。”而分批成长也能让后代有机会在更适合的环境中生成。

不过在种子学中,这套“预防理论”并非唯一正解,也有学者认为是荷尔蒙在控制种子休眠、发芽,但荷尔蒙怎么控制?如何控制?也还未有定论,类似这样“没有能充分说服彼此”的理论,是种子学研究者常见的课题,也只能透过学者不断研究,才有找到答案的一天。

嘉大教授:“准备好当教科书”

“我到现在上课也还是用郭老师的讲义,”现为嘉义大学农艺学系副教授侯金日曾是郭华仁的学生,也打算选用作为学生的教科用书。

他认为,虽然种子学目前作为学生选修,但“没有种子就没有作物”,因此种子学仍是相当重要的学门;而且目前像英国会栽种野花野草当作观赏植物,因为它们生长力强、具地方适应力,而这门领域更是“种子生态学”的范畴,不至于太过冷门。

(本文为建蓁环境教育基金会专案赞助人事经费,但完全不干预新闻选题与采访写作,确保新闻独立性)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