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杂粮转作政策僵硬农民:不想浪费种子没有收成

2018-01-19 05:45 来源:Nongxun.net 作者:Nongxun

莫兰蒂、梅姬双台接连横扫,农民预估目前全台毛豆、大豆类杂粮损失面积至少有8成,几乎全军覆没,天灾之后,面对复耕更是抱着头烧。

农民反映,杂粮转作一旦登记栽种品项,即便碰上天候不顺,中途也不能再更换栽种项目,往往只有两条路选,(1)继续种当初登记的杂粮,可请领转作金,但是可能已过了适合栽种期、仍按法规续种,即便种子泡水、收成挂蛋;(2)改种其它作物,或许有收成,但不能领取原本的杂粮转作补助金,隔年相同的栽种时期(例如二期转作)也将被取消申请资格。

农友大呼不合理,认为“我们只是要有收成!而不是要钻漏洞!”农友及相关学者也呼吁农粮署尽速盘点杂粮作物现况,针对市场需求拟定施种方针,研究出适育品种,才不会让农民如无头苍蝇般胡乱施种,造成投入资财与产量不成正比;供、需不同调的窘境。

农友:特殊状况应开放农民转作

云林农友陈韵如反映,“改种等于完全脱离当初申报杂粮转作体系”,不但不能领原本的转作补助金,未来若改种作物又遇到天然灾害,因为种的作物跟当初申请的作物不一样,而没办法申请灾害补助、转作补助,损失只能自行负担。

在台南佳里种植芝麻和大豆的农民苏荣灿也表示,原本申报契作芝麻、豆子,但持续遇上大雨,待土干再复耕,已经过了适种期,勉强种下去,只是浪费种子,毫无收成,但若改种其它作物,例如这时天气适合种小麦,又因为品项与当初登记不符合,而不能领取转作补助金,建议农政单位应开放农民在特殊情形下得以变更种植品项。

农粮署:可以变更,但时间已过

针对农民疑惑,农粮署粮食产业组长林传奇表示,虽然农友都要在每年1月31日前申报当年度一、二期施种作物,但天候难预测,也有针对二期作保留补变作业期间,农民可在补变期间内提出变更作物申请。

根据农粮署资料,屏东地区补变期为6月1日~6月30日;台南、嘉义地区为6月16日~7月15日;云林地区为7月18日~8月19日;中彰投为7月18日~8月17日;苗栗以北地区为8月1日~8月31日;宜兰、台东为7月1日~7月31日;花莲为7月1日~7月14日。

“但有时候天灾来临时已经过了补变作业期间。”林传奇表示,但这时候也代表已经濒临二期契作中后期,“这段期间内农民还要考虑秋台、适种期快结束等风险。”建议农民不需急在二期作期间内改种。

林传奇强调,在补变申请结束前,农民都可以变更施种项目,若天灾发生在补变期之后,农民可能已经施种,这时农民可以灾损补助,过了这一期后也能改种其他杂粮作物。

学者:政府应盘点整体杂供需 鼓励农民参与意见

“其实补助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不想浪费种子,我们想要有收成!”苏荣灿更直言,政府把杂粮转作相关限制订得太细,“有时候我们发现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作物,但却不在补助项目中。”导致有心的农民很难发挥,只能自行承担栽种风险。

“国家确实有诚意要辅导杂粮,但真的还没有准备好!”但农友马聿安指出,其实转作杂粮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取代二期稻作,但杂粮的稳定性都还不够,“无论是产量、市场通路都还不够稳定!”政府需要好好思考未来杂粮整体发展政策。

中兴大学农艺系教授陈宗礼表示,农粮署确实要赶快开始盘点杂粮作物的供需情况,“不仅是需求量,还要统计出每项作物究竟投入多少地、多少人。”近几年大概只有饲料玉米有比较大动作的盘点,但甘薯、黄豆、大豆、毛豆等作物还是有待加强。

陈宗礼更解释,农粮署必须统计出台湾一年各杂粮作物的需求量是多少,“黑豆就去问问相关的酱油产业;黄豆就去调查豆浆、豆腐产业;小麦就去研究面包店需要什么样的小麦。”建议各地农改场找出当地适种的作物、品种,搭配省工机器大规模适地适种,才能让杂粮作物价格、产量、品质符合市场需求。

陈宗礼也建议,农粮署可以放宽补助作物品项认定弹性,当农民发现新兴作物有市场性,而不在补助范围内时,有管道可以上报中央,由中央综合评估发展潜力,补助不等金额,“这可以让杂粮市场更活络。”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