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太子参的常见病害的发生及有效防治方法

发布于2024-11-21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太子参的常见病害的发生及有效防治方法

太子参紫纹羽病是太子参的常见病害之一,又称霉根、泥龙、烂蒲头等。病菌从太子参嫩根系侵入,后扩展到较粗的支根及主根上。病根初为黄褐色,后变黑褐色,严重时皮层腐烂变黑,在被害根表面可见紫褐色丝缕状菌丝,菌丝纠结成根状菌索,菌索纵横交错呈网状,索内菌丝呈H状连结,根部布满菌素,后期根茎基部及附近地面形成一层紫红色绒状菌膜。根茎染病,叶面生长缓慢,细小,叶色发黄,下部叶提早脱落,叶梢先端或细小枝枯死,最后整株死亡。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素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或越夏。主要借病根接触、水流、农具传播,很少由担孢子飞散传播。带病参苗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大多分布在土壤5—25cm范围内。属好气菌。生育温限8—35℃,适温27℃。太子参田发病时,先出现中心病株后,向四周扩散。如水源遭受病菌污染,则可致全片发病。土壤积水或酸性、砂砾土质的土地易发病。连作地或作水稻田、马铃薯等易感病作物发病重。该菌可侵染48科113种植物。   

防治方法   

采取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环境条件,保证太子参健康生长,降低病原物的数量,适时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住病害。及时清除太子参周围杂草、树根,减少病菌来源。刮去病株腐烂变色的组织,切除腐朽的根并销毁。   

栽培管理   

对发生紫纹羽周围带菌的土壤,一方面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残根、烂根、烂皮等带病残体,另一方面对土壤进行翻晒、晾晒。条件允许,最好换土;增施有机肥,保证太子参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掺沙改粘,挖沟排水,改善土壤的通气、排水能力,破坏病菌的适生环境;对覆土过厚而影响太子参根系呼吸的情况,要适当铲除表土;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增加其通风透光,增加太子参的多样性,建立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从而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   

药剂预防必须要早,间隔6-7天,连续3-4次,防治效果达60%以上。在根部土壤灌注70%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250-300倍,防治效果为60%;也可在病株周围洒毒土即每平方米40%五氯硝基苯8-9克,拌12.5-15千克细土施于病株根部,防治效果68%;或在太子参病株周围直接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原粉每株8克,防治效果达62%。控制重病区,抑制病害发生。   

严重病株(一般指1/2以上死亡的植株),及时挖除并集中烧毁,周围土壤用50%代森铵水剂100-150倍或40%五氯硝茎苯粉剂50-100倍毒土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800-1000倍,或用石灰粉消毒,防治效果60%。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