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童参等。以地下块茎作药用,有益气生津,补脾健胃之功效。主治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虚弱无力,自汗,口干等症。主产安徽、浙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
形态特征 为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7-20厘米。根长纺锤形,外皮淡黄色,疏生须根。茎细弱,方形,节部略膨大。叶对生,叶片倒披针形,茎端2对叶密集,平展成十字状,叶片全缘。花腋生,两型。茎基部者为小型闭锁花,萼片4;无花冠,雄蕊多为2枚,雌蕊1枚,常能形成多数种子。茎顶端花较大而开放,白色,花萼5片,花瓣5,白色,呈倒卵形,雄蕊10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胚株多数,蒴果卵形或近球形,种子近球形,褐色或紫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被毛茸。
一、生长习性:太子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喜阴湿,怕涝,怕高温。气温在30℃以上时,生长停滞,进入夏季休眠。对土壤要求较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为好。盐碱地,低洼地,重粘土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前作以豆类、蔬菜为好),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饼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成1.2米宽的高畦。畦面成龟背状。四周挖好排水沟。等待播种。
三、播种:太子参用种子繁殖。分育苗和移栽二步进行。也可用地下块茎繁殖。播种期有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霜降前后。育苗:太子参种子采集后立即按1:3的比例于湿砂混合贮藏。否则不发芽。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将太子参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墒,以利出苗。半月左右,太子参齐苗后加强管理,以便移栽。移栽:太子参苗长至3对真叶时,便可移栽。选阴雨天气,将太子参苗按行株距12×6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块茎繁殖: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太子参地下块茎。按行株距15×6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块茎繁殖一般在霜降前后进行。
四、田间管理:太子参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若规模种植应于苗前采用药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因太子参怕强光,应于立夏前后适当间作些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遮荫。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封行后可以停止除草。
五、病虫害防治:太子参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病毒病。防治时,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土壤消毒:整地时用50%多菌灵粉剂5公斤均匀施入土中。种子处理:将太子参种子或种茎放入50%多菌灵500倍液中浸泡30分钟。于发病期初期用代森锰锌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毒饵诱杀。
六、收获与加工:太子参于7月份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收。将刨出的太子参地下块茎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后取出晒干即可入药出售。亩产量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