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苗、定苗、补苗:白附子播种后,约15天左右可出苗,但由于土质与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在出苗过程中易造成缺苗或断垄。为了保证丰产,要求做到精细整地,精选种茎,规范栽种,保证全苗。如果发现缺苗,要及早补种或移栽。如果出苗过密,为了节省土壤养分和水分,促进幼苗茁壮生长,形成壮苗,适时间苗尤为重要。一般间苗、定苗时间在苗高6~9厘米时进行。
(2)中耕除草:根据白附子生长习性,在生长期中须多次中耕培土,松土锄草。中耕可有效的调节与提高土层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的供应,而且旱时中耕能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可以保墒防旱,涝时锄地可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可以散墒提温,促进根系深扎。中耕还可以有效地消灭田间杂草,减少杂草与白附子争水争肥。根据白附子生长习性,一般要求在封行前中耕除草4次,第一次中耕应在苗齐后通常苗高6~9厘米时,进行浅耕锄草,以疏松表土层即可;第二次中耕在6月中下旬,可适当加深,以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根系下扎;第三次中耕于7月下旬,正值白附子生长旺盛时期,要锄细、锄匀、锄透,以利根茎膨大;第四次中耕在8月下旬,此时结合中耕修沟培土,保持原来高畦的垄形,培垄时要只培垄沟,不培垄顶,以免根茎埋土过深,对根茎膨大不利而造成减产。
(3)排灌:白附子喜湿怕涝,栽后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浇水应少浇勤浇,严禁大水漫灌,如浇水过多,影响根系呼吸,使其生长受阻,活性差,容易造成苗叶发黄,影响植株生长,因此,在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止地面积水淹涝。白附子一般出苗前不浇水,以防止土壤板结,造成出苗困难和降低地温延迟出苗。待齐苗后才浇第一次水。如底墒水不足,覆土薄,土壤干旱,应提前浇水。浇第一次水后,要保持见干见湿,6~7天后再浇水1次。小暑以后天气炎热浇水应勤些,7月下旬正是白附子生长盛期,根茎膨大快,不能受旱,需肥水较多,秋分以后天气转凉,浇水间隔时间可长些,但仍应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当气温高时,宜在傍晚地温低时浇水。在暴雨之后,如发现积水,要及时排除,并及时修复被冲毁的田埂地埝。秋雨过多时注意排水防涝。
(4)施肥:除施足基肥外,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白附子的生长情况,进行3~4次追肥。为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第一次在苗齐后,结合中耕,每亩追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6月中、下旬,结合松土除草,再施1遍人粪水;7月下旬,白附子生长旺盛季节,每亩沟施腐熟粪肥1500~2000千克,施后覆土盖严;8月下旬,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尿素15千克,另增施饼肥50千克和适量磷钾肥,以利增产。
(5)防病治虫:白附子在生长期间,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红天蛾、蛴螬等,要及时做好田间调查和防治工作。在具体方法上,应将化学防治、措施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综合防治,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6)摘花薹:5~6月白附子肉穗状花序从佛焰苞内抽出时,除留种地外,应及时剪除,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有利增产。
(7)越冬管理:白附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不耐寒,一般在冬前浇1次封冻水或盖上马粪、秸秆等即可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