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朱邦辉才从海南回到常州,就又忙起来了。
今年42岁的朱邦辉,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副所长,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工作已经17年。
国内水稻育种,基本上都会以海南作为南繁基地。每年的11月,常州的水稻一收割完,整理完育种资料,朱邦辉马上飞往海南的育种基地,甚至有时过年也不能回来;每年的4月,常州开始育秧苗了,再赶紧飞回来。一年一半时间在海南、一半时间在常州,就是他工作的日常状态,这样的状态,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持续许多年。
一个品种从选育到育成、通过审定,期间历经十年八年是很正常的事,中间容不得半点闪失。无论是在常州还是在南繁基地,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稻田度过的:每天手捧记载本走在田间,记录育种中间材料的特征特性,为配组杂交、选种收种做准备,水稻生长季节,正是常州一年中气温高、湿度大的时节,在田间走一圈,衣服湿了干、干了湿,那都不是个事,至于蚊虫叮咬,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在朱邦辉手中,一个个优良水稻品种才得以脱颖而出。自参加工作以来,朱邦辉育成了审定品种晚粳9707、武香粳19号、武运粳21号、武运粳23号、武运粳24号等11个品种,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左右。其中武运粳21号突破了“武”字头品种不抗条纹叶枯病的瓶颈,于2009年被江苏省农林厅授予高新技术品种,通过审定以来,一直是淮北地区的主栽品种。他还参与育成了武运粳30号、银玉2084等,其中,武运粳30号是首届江苏优质米食味评比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粳稻品种,育成了软米新品种软玉一号、巨胚米等新品种。
金杯银杯不及老百姓的口碑,水稻育种就是把最好的品种、最先进的技术带给农民,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增加收益。在做好育种工作的同时,朱邦辉还驻村驻点积极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在田间地头帮农民解决问题,送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有效提升了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