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供需矛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难点

发布于2025-01-25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远远滞后于城市以及农村本身的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整体推进不相适应,其中公共文化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错位是一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远远滞后于城市以及农村本身的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整体推进不相适应,其中公共文化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错位是一大难点。

  一、“供不应求”与“供不适求”

  文化旨在“化人”,公共文化的供给必须基于人本身的发展需要。当前农民对公共文化供给的诉求不仅表现为需求“量”的增加,还表现为“质”的上升,并呈现出“供不应求”与“供不适求”的矛盾。

  1、供不应求。受人、财、物等条件制约,城乡之间在公共文化供给上的差别极大,人口集中的集镇地区业余文艺活动开展频繁,群众开展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在更为广大的农村,文化基础薄弱,文化服务队伍缺乏,文化资源共享以及文化活动都落后于城镇。尤其是文化设施配置更显单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薄弱,农民开展活动的音响、乐器、服装等十分缺乏。

  2、供不适求。如今农村地区普遍告别物质匮乏时代,人们由谋生走向乐生,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需求增加,因而对公共文化供给的需求呈现出自主性、异质性、多样性、可变性等特点。但目前公共文化产品的刚性供给与群众的现实需求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还不够对老百姓的胃口。“精英文化趣味”主导下的公共文化产品不完全适合群众的需求,常出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现象。

  二、农村公共文化供需矛盾的原因

  1、地方财政吃紧,经费保障困难。农村地区经济滞后,财政收入并不宽裕,虽然近些年文化事业费快速增长,但与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2、文化服务队伍基础薄弱,人才引进、培训和激励机制僵化。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体系断链,各村普遍缺乏文化专员,县级文化部门缺乏下级管理部门支撑,处于“悬空”状态。现有体制机制下,人员编制固定,文化工作者薪酬较低。缺乏学习深造机会,业务知识和技能提升缓慢,难以跟上文化发展要求。缺乏相应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从业者服务热情普遍不高,这就无法保障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的稳定和创新。

  3、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渠道不畅,缺乏“群众标尺”。现行“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忽视了群众对公共文化产品需求度和满意度的分析,老百姓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政府供给公共文化产品后,也没有跟进对公共文化产品数量、质量、类型等方面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农民缺乏合适的渠道反馈他们的看法,政府难以透析供给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难以纠正偏差。

  4、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的一元主导化。目前政府仍然是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从区域配置到具体产品的内容和种类都由政府统一规划、单方确定,供给主体、方式、渠道比较固定。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化供给方式不仅阻碍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内容的丰富化、亲民性和针对性,也不利于其他供给主体、供给渠道的开发和发展,同时僵化的资源配置也加剧了有限文化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三、对策建议

  1、加强供需调查,根据群众需求配置文化设施和服务。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应充分考虑群众心目中的“标准”。政府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走访、问卷发放、网络民意调查、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偏好与信息反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正确的供给决策,建立“自下而上”的供给机制。

  2、保障经费,增加投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应把该项费用纳入政府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建立专项账户,并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要增加一定的机动、奖励经费,利用经济杠杆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要将资金向基层倾斜,增加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的文化设施及活动经费,扶持基层文艺团队。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参与,开辟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

  3、聚集人才,加强公共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要改变僵化的用人机制,在人才招募和培养上不拘一格,对于有一定学历的专业人才要大力招聘录用,对于地方民俗人才要特殊招录。要强化乡镇文化站的力量,配备专业人才,改变乡镇文化站“上够不着天际、下不接地气”的尴尬局面。在当前用人机制体制一时难以改变情况下,要对现有从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持久的专业化、经常化培训。

  4、以城带乡,以点带面。要加强对偏远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倾斜和扶持,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要以城镇带动农村,以民俗村带动普通村,以文艺骨干带动群众。公共文化活动需求大、积极性高、文化氛围浓的集镇和民俗村要继续加大扶持和投入,并通过这些典型村落、社区带动其周边的村落和群众。

  5、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要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扶持民族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形成内容丰富、民族特征鲜明的公共文化产品体系。可能的情况下,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拳头文化产品。要挖掘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组建常设性和业余性文艺团体,充分调动其传、帮、带积极性,带动更多本地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