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农技中心:部分农药因病虫害抗药性增长而失效

发布于2024-12-04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2017年初,全国 农技中心 组织20个省(区、市)的60个 农药抗药性监测 点,分别对蔬菜、水稻、小麦、棉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

2017年初,全国农技中心组织20个省(区、市)的60个农药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蔬菜、水稻、小麦、棉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药性显著上升。哪些药对病虫害不管用了?该怎样用药来延缓抗药性?咱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给出的科学用药对策。

一、蔬菜

1、甜菜夜蛾华东、华南暂停或少用氯虫苯甲酰胺

上海奉贤、崇明、广东白云甜菜夜蛾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12-805倍);对茚虫威、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甲氧虫酰肼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大环内酯类药剂多杀菌素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湖北黄陂种群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其他3种药剂均为敏感状态。甜菜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产生中等水平以上抗性,抗性倍数都在15倍以上。

对策建议:

华东、华南蔬菜产区建议及时调整用药策略,暂停或减少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甜菜夜蛾,严格控制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多杀菌素等药剂的使用次数,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间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建议加入有机硅、嘉美金点增强药效。

2、烟粉虱抗药性北轻南重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北京、天津、山西、山东等北方蔬菜产区烟粉虱种群对新烟碱类噻虫嗪、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对双酰胺类溴氰虫酰胺、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吡丙醚、季酮酸类螺虫乙酯等药剂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湖北、湖南、海南等蔬菜产区烟粉虱种群相比北方蔬菜产区抗药性水平较高,对阿维菌素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噻虫嗪处于低水平抗性,对吡丙醚、螺虫乙酯等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溴氰虫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

对策建议:

鉴于烟粉虱抗药性北轻南重的特点,湖北、湖南、海南等蔬菜产区应减少单一药剂防治烟粉虱的使用次数,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间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

3、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茚虫威、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

结果表明,湖南、广东、海南、云南等南方蔬菜产区相比北方蔬菜产区害虫对田间常用药剂抗性快速上升,呈现南重北轻的特点,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都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茚虫威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对策建议:

专家建议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轮换使用,蔬菜害虫抗药性快速上升很大程度是由于过度用药、随意增加使用次数和使用浓度造成的。为此,建议应及时调整用药策略,实行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轮换使用,特别是在湖南、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区,每季蔬菜每类农药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以延缓其抗药性发展速度。鉴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暂停使用,可以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丁醚脲、印楝素等其他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建议加入有机硅、嘉美金点降低抗药性,增强药效。

4、黑头蛆基本没有特别理想的药剂防治

这种蛆已造成很多地方大蒜与韭菜几近绝收,大厂的小厂的,各种特效药用了一大堆,反馈回来的结果都是没有理想防效。而且虽然在很多地区已经禁止了一些有机磷类农药,但是农户依然还是偷偷摸摸的使用,尽管如此,防效也是不甚理想。毒死蜱、辛硫磷各种单剂合剂的使用,一亩地使用量都按公斤算,也依然不甚理想,也就使用甲拌磷的还有一部分效果,但是要完全死亡,也是非常困难。

目前来说,试用过各种配方,最大流的是呋虫胺、噻虫胺、阿维菌素、毒死蜱、辛硫磷、灭蝇胺、灭幼脲,以及复配使用的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等,也有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尝试与其它产品复配使用的。

5、根结线虫在很多蔬菜作物、大田作物及果树上,危害都非常严重。也有些文献因为其肉眼不可见性,将其称为线虫病,归为病害类,这里还是称其为虫害。目前,防治线虫方面使用最广泛的还是阿维菌素,乳油的、水乳的、颗粒的,撒施、沟施、穴施、冲施,因其较为经济实惠的原因,使用量非常大。也正因如此,连年使用下来,抗性也非常明显了,还有一个原因则是,阿维菌素在土壤中很难位移,导致其对线虫防效越来越差。

噻唑膦是目前呼声较高,正在逐渐取代阿维菌素的一个产品,除了最开始的颗粒剂以外,各大厂家正逐步开发单剂以及混剂的水乳剂型、乳油剂型、可溶液剂等液态冲施剂型。目前已有少部分地区反馈出有抗性,但是由于成本刚刚降低,还未曾大范围流行使用,抗性并未表现出太过严重的趋势。

氟吡菌酰胺倒是目前还未反应有抗性的产品,个人认为应当是成本太高的原因,没有多少农户舍得反复使用,毕竟太贵了。

6、白粉虱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之一,它能够危害多种蔬菜乃至大田阔叶作物,很多情况下,若是白粉虱防范不到位,病毒病蔓延几乎不可避免。

目前就单剂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效果特别好的产品了,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联苯菊酯等等,还有一段时间烯啶虫胺与吡蚜酮合剂风靡一时,效果反应非常好,但是目前抗性也已不小。

市场上防治白粉虱方面有不少特效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添加隐形成分的,效果大多也都是好两年就不行了,没有什么真正能够长盛不衰的。

倒是有个小方法,使用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棵蔬菜根部放一点,基本上都够防治整个生育期的白粉虱、蓟马、蚜虫之类刺吸式口器害虫。

7、说到跳甲的抗性,基本上做杀虫剂的都知道,抗药性那是非常大。像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毒死蜱、噻虫嗪、溴氰菊酯等等,都有一定防效,但是都不是真正特别好用。目前单剂方面,好像就是马拉硫磷与氟虫腈效果相对较好,其余都是各种复配,配方也没办法逐一列举,只知道配上哒螨灵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水稻

1、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都对第一代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200倍以上),对第二代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也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0-500倍),但对烯啶虫胺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第三代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500倍以上),与2015年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大幅提升,特别是江苏、江西、湖北地区褐飞虱抗性倍数都在1000倍以上。

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据浙江、江西、湖南等省植保站反映,吡蚜酮由于多年使用,对褐飞虱田间防治效果不断下降。监测时发现,吡蚜酮高浓度和低浓度之间褐飞虱死亡率差异很小,均无法算出抗性倍数,说明当前吡蚜酮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应引起各地农业部门高度关注。

对策建议:

褐飞虱对各类杀虫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在褐飞虱防治过程中,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鉴于目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已达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防治褐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毒死蜱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新型药剂,以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发展。

2、白背飞虱抗性水平上升趋势明显

目前监测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噻嗪酮、毒死蜱等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与2015年相比,白背飞虱对各类药剂抗性水平总体上升趋势明显。

对策建议:

鉴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通常混合发生,且褐飞虱目前已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同时,因为新烟碱类药剂对白背飞虱的毒力依然很高,可以考虑在田间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为主时选用吡虫啉、噻虫嗪或氟啶虫胺腈,与吡蚜酮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3、灰飞虱今后应继续限制毒死蜱的使用次数

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灰飞虱种群对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对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与2015年监测结果相比,大多数灰飞虱种群对毒死蜱抗性倍数有所减少。

对策建议:

今后应继续限制毒死蜱的使用次数,并与噻虫嗪、烯啶虫胺或吡蚜酮等药剂交替轮换使用,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

4、二化螟对双酰胺类药剂抗性上升趋势明显

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湖南南部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抗性水平较高,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比2015年抗性倍数总体有所增加。江西多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天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杀虫效果仅为30%-70%。

目前监测地区二化螟种群均对大环内酯类药剂阿维菌素处于中等水平抗性,与2015相比,大部分二化螟种群的抗性倍数均有显著增加,特别是浙江、湖南地区二化螟种群抗性倍数都在50倍以上。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二化螟种群对毒死蜱、三唑磷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区二化螟种群对毒死蜱、三唑磷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

对策建议:

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剂抗性状况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中浙江、江西、湖南大部分地区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已普遍产生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剂抗性上升趋势明显,今后应继续限制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剂使用次数,避免二化螟连续多个世代接触同一作用机理的药剂。同时,应控制阿维菌素的过量使用,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三、小麦

1、赤霉病江苏等地用多菌灵防效较差

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主要发生在江苏省及其周边省份,其抗药性发生程度均达到用常规法即可检测到的危险水平,江苏省的一些地区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效果已很差。

对策建议:

建议在多菌灵产生抗性地区轮换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延缓抗性发展。

2、麦蚜需轮换用药延缓抗性发展

目前监测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田间常用药剂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胺腈、有机磷类氧化乐果、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均处于敏感状态。禾谷缢管蚜对药剂的敏感度在不同地点种群间的变异比麦长管蚜要大,监测到江苏东台、河南驻马店种群对吡虫啉产生低至中等水平抗性;监测到河南驻马店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对氟啶虫胺腈、啶虫脒、抗蚜威、氧化乐果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

对策建议:

建议在麦蚜产生抗性地区轮换使用新烟碱类药剂、抗蚜威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延缓麦蚜抗性的发展。

四、棉花

1、棉铃虫华北棉区应禁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

监测到安徽望江、湖北荆州、枣阳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三氟氯氰菊酯处于低水平抗性,其他种群已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特别是华北棉区的河北邱县、河南安阳、山东滨州、夏津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9-166倍)。华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辛硫磷和大环内酯类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新疆棉区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与2015年监测结果相比对辛硫磷抗性倍数均有所增加。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比2015年有所增加。

对策建议:

在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特别是华北棉区应禁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治棉铃虫,以延缓其抗性继续上升;在华北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要限制有机磷类、大环内酯类药剂使用次数(棉花生长期不超过2次),可交替轮换使用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2、棉蚜所有种群对溴氰菊酯、吡虫啉处于高水平抗性

目前监测地区棉蚜所有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处于高水平抗性,有些地区抗性倍数达到了数万倍以上(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4545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188-316402倍);对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丁硫克百威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氧化乐果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棉蚜对药剂的抗性发展速度较快,几乎对目前使用的所有药剂均产生了抗性,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水平较高,且仍有增加的趋势。

对策建议:

棉蚜已成为抗药性严重和难以治理的害虫之一,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暂停使用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药剂,选择其它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采用抗性综合管理措施,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