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访农业部部

发布于2025-01-19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据了解,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为更深入了解文件精神,记者采访了农业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据了解,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为更深入了解文件精神,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记者: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为什么要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是如何对这项工作进行战略部署的?

  韩长赋: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个“紧箍 咒”越来越紧,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越来越重,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保供给、保收 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李克强总 理指出,破解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只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 重要文件。根据《意见》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 系为重点,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 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战略,必须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 内容,把推进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基本遵循,力争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内生活力进一步激发,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 显著成效,农业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

  记者: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粮食供需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问《意见》在粮食安全实现方式上有新的调整和变化吗?

  韩长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意见》提出要坚持把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前提。确保饭 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夯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础。同时,《意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上作出了相应调整,主要是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 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也是为了长久地、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量稳定”就是要集中力量千方百计 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藏粮于地”就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 台,整合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等,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开展建设,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有计 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在东北、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等水稻、小麦主产区,建成一 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推广绿色增产模式;加强农业科技 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记者:《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请问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韩长赋:土地规模经营如何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要求,《意见》对此有明确阐述,即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各地 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农地农用 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具体而言,要在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为土地流转搭好平台、搞好服务。鼓励承包农 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 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是合理确定土地经营规模。土地经营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当有一个适宜的范围,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据测算,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15倍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规模化水平。农业规模经营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 经营,也可以通过发展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来提高组织化、规模化水平。鼓励发展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地有人种的托管服务模式, 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意见》也明确指出,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 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实做到“三个不搞”,即: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防止“非粮化”、禁止“非农化”。

  记者:目前,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第一大污染源”,也有一种说法是“农业面源污染占全国污染排放的半数以上”。请问如何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