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沈渊如江南兰王

发布于2024-11-23 来源:农讯网: > 兰花 作者:
导读: 沈渊如(1905-1979),出身名门望族,祖辈安徽人氏,殷实富裕人家。在迎迓亭建造一栋深宅大院定居,先祖置产、开厂建业,至民国初年,在沪、宁一带拥有十三家股份工厂,主要为织造、百货业,传闻沈家有白银五千七百两...
沈渊如(1905-1979),出身名门望族,祖辈安徽人氏,殷实富裕人家。 在迎迓亭建造一栋深宅大院定居,先祖置产、开厂建业,至民国初年,在沪、宁一带拥有十三家股份工厂,主要为织造、百货业,传闻沈家有白银五千七百两,黄金六瓮,也真是富甲一方。沈渊如为人谦和,待人诚信,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在原则问题上则从不退让,显示其外柔内刚性格。沈氏自民国十四年即开始艺兰,这从历史资料上可以考证。年轻时爱兰成癖,几达痴迷,和无锡城中艺兰高手交往甚密。常与艺兰名人荣文卿结伴同去杨干卿家赏兰、请教。沈氏聪慧勤学,兰艺大进,三十余岁就闻名以遐迩,竟博得了“兰王”的雅号。沈有兰蕙数千盆,其实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实际上在民国时期有各种兰蕙五百余盆。建国后五十年代达二千余盆,数千盆之说应在六十年代初。除兰花外沈氏喜爱杜鹃和山茶,杜鹃有六百余盆,有些名种都是其亲手嫁接、杂交培育出。

  近日,借“江南兰王”沈渊如之子沈荫椿回锡探亲之机,笔者与沈老就着午后的阳光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听沈老讲述无锡沈家大宅那些鲜为人知的如烟往事。
  沈家,无锡的望族之一,现无锡大东方百货所在地即为沈家大宅原址所在地。沈荫椿记忆里的沈家大宅,葳蕤满院,幽香宜人,兰友常常在老式的三开间大厅里雅集。朱德委员长也曾先后两次来此会过沈渊如,两人互赠兰花,交流兰艺。

  无锡望族沈家

  沈荫椿的曾祖父原本是安徽盐商,太平天国时期,从安徽迁至无锡。在无锡站稳脚跟后,沈家以经营民生必需品为主,包括当时无锡最大的袜厂、无锡最大的布料店“九盛”、镇江的新中梗片厂(洋火柴)、织造厂在内的十七家厂都是沈家的。沈渊如,也就是沈荫椿的父亲是家里的长子。按照我们的传统观念,当是子承父业才是。其实,并非如此。

  旧时,有钱人家秉承着“长子不出宅”的规矩,长子肩负着“守好家产”的家族重任。为了让家里的长子能够安心待在家里,不往外跑,一般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控制——一种是让长子玩玩古董种种花,一种是让长子抽上鸦片。其中的“抽鸦片”方式,今天听来还是有些匪夷所思的。不过,沈荫椿证实,事实的确如此。于是,沈渊如14岁时便侍弄起花花草草,自此与兰结缘、爱兰成癖,直至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江南兰王”。无锡荣文卿、曹涵美、荣德生等都是座上客,瞎子阿炳也时常由老婆牵着到门上来卖唱。

  沈家专门用来摆放兰花的红木架子就有许多,花盆的选择也十分讲究,其中相当一部分花盆是沈渊如收藏的名家作品,像时大彬高徒李仲芳的自然树根盆、欧其位的紫砂盂型盆、徐友泉的紫砂盆、陈文居的紫砂方花盆等。当时沈家所用的普通花盆都是沈渊如自己设计绘图,向宜兴丁山的杨细春定制的,盆底或盆脚钤有“渊庐”、“丁亥”、“杨细春制”三枚印章。圈内兰友皆以能得到沈渊如的花盆为荣。

  其实,沈渊如在杜鹃、月季等园艺上造诣颇深。只因“兰王”名气太大,以至遮蔽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才华。沈渊如的一生却因兰而宕荡起伏,乃至饮恨而终。

  “江南兰王”与日本人的几番兰战

  东北沦陷早期,难民流离失所,大批涌向内地。1933年,沈渊如就在无锡公花园同庚厅举办了“兰花义展”,将门票所得捐助给难民救济会。

  1937年,日本小原荣次郎出版了一部介绍兰花品种、种养的著作《兰华谱》,出版后轰动日本。这部书分上、中、下三本,其中大部分资料是沈渊如提供的。“在此之前,小原荣次郎曾派人找我父亲谈判,要把父亲家藏的珍贵兰花品种拿到日本去。父亲说,‘图片资料可以给你,但兰花一株都不卖。’”见沈渊如不服软,日本人便唆使地痞流氓迫害沈渊如,沈渊如铮铮铁骨:“我宁与兰花一块死,玉石俱焚。”

  日本人见拿沈渊如没办法,又生出“高价购买兰花之计”,以“一瓣一两黄金”的价格收购其他兰友手中的珍稀名兰。沈荫椿记得,当时爷爷开了口,说“只要日本人出价,我们就以高出一倍的价格买下来。”有了父亲的支持,沈渊如对兰友说:“你们今天把花卖给日本人,以后再想种兰花就没有了。你们手里的兰花我来收,以后你们还想种的话,我可以分盆给你们。”遗憾的是,西神这个品种还是给日本人拿去了,但东莱、南顶、北辰,日本人都没能如愿拿去。就这样,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沈家几乎集中了全国99%的珍稀“文人兰”。每年春天,到沈家赏兰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也是在公花园的同庚厅,沈渊如汇集艺兰同好再次举办兰展,把当时中国最有名的一株蕙兰“曹荣大荷”,改名为“胜利大荷”。“曹荣大荷”因1924年由无锡兰花名家曹子瑜、荣文卿选出而得名,1938年荣文卿将仅存小草二筒归沈渊如培植,前后历经二十二年,才得见一蕊,春盛开放。

  十年浩劫中的抢兰

  十年动乱期间,沈渊如自然也未能幸免。有关兰花、兰展的许多资料、照片被撕毁焚烧,沈宅遭到查封,沈渊如游街陪斗,精神肉体备受折磨。即便如此,夜深人静之时,沈荫椿与父亲还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潜回被查封的沈宅,把还残留着的父亲多年积累的重要资料及一些带有史料价值的图片“偷”了出来。“沈宅的围墙很高,有六尺多高。我当时是踩着父亲的肩膀攀着围墙,沿着家里那棵葡萄树进去的。”没人能体会沈荫椿与父亲当时的心情,但那样的场景,想来却总是让人心情沉重的。

  小原荣次郎在《兰华谱》的第一、二页中用到沈家兰展的两张图片,但在使用时,将上边有关兰展的记载文字部分全部裁去,只留下图片内容,并称之为是日本人的兰展。而沈荫椿手中还保存着当年翻进沈宅抢救出来的两张原版照片,其中一张便是民国二十年(1933年)在无锡江尖的“碾米业公会”举办的,由国民党元老吴稚辉的表外甥蒋东孚发起的“惠兰会”,其中绝大部分兰花、杜鹃为沈家的。证据面前,日本人的“自说自话”便不攻自破了。

  为避免兰蕙遭到红卫兵抄砸的厄运,他将多年所藏大部分兰花珍品捐赠给了政府。未曾想,三年后,这些兰花竟然在南禅寺以蕙花每盆3元、春兰每盆2元的廉价“拍卖”。一生爱兰如命的沈渊如见此情景,精神备受打击。他常常呆立在遍地残盆荒芜的空院中,黯然神伤,郁郁终日,最终痴呆卧床不起。那株“胜利大荷”也在此次“拍卖”中不知去向。

  当时沈荫椿在无锡水产公司、水果仓库做搬运工,从早班到中班到晚班,他一刻不停地干着,只为了能多赚十元的加班费,多抢两盆被“拍卖”的兰花回来。

  当时,沈家的生活相当拮据,最艰难的时候就靠沈宅里的那棵葡萄树维持生计。那株葡萄品种名为“甲川三尺”,主茎有碗口粗,结出的果实是长长的一大串,口感似蜜,带有玫瑰香。无锡三阳那儿有个老王,看沈家日子难过,便高价收购“甲川三尺”。沈荫椿对老王一直心怀感激,但世事变迁,沈荫椿1984年远赴美国之后,几次回无锡省亲都未能有老王的消息。

  沈宅还种有一株墨梅,开出的梅花浓紫达黑。可惜的是,“甲川三尺”与墨梅都随着沈家宅子一同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家传有序

  爱兰一生,艺兰一生,到最后却是满地荒凉。这次打击对沈渊如是致命的,以至于沈渊如给以儿子留下了“不要种兰花”的遗言。沈荫椿说:“父亲说,才固出众人皆妒。父辈的光芒会遮盖住你,就像梅兰芳,他那么成功,后辈又如何超越呢,你就去做缩微盆景吧。父亲还举了刘阿斗的例子,告诉我刘阿斗看似傻痴,实则‘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

  而事实证明了沈渊如的远见。如今,随着沈荫椿缩微盆景的成功,随着《杜鹃花》、《中国盆栽和盆景艺术》、《世界名贵杜鹃花图鉴》这样一些学术著作的相继亮相,沈荫椿成为国际园艺界的焦点人物。其实这对于沈荫椿来说也是必然。沈渊如在世时,在杜鹃、山茶、月季方面的研究绝不逊于兰花,也算是家传有序。至今,沈荫椿还保留着父亲培植“黄山茶”(花色呈现出金黄色)的文字记录。

  每年春天沈荫椿回无锡探亲之时,都会在自己兄弟家那个十平米左右的小花园里呆上一阵子,那里留着数十盆杜鹃和兰花,都种在极家常的青瓦花盆里,杜鹃总是开得很灿烂,几盆兰花却十分的不起眼。但沈荫椿说,那都是父亲沈渊如留下来的,有些年头了。如今自己也已经78岁高龄了,不知道还能回来几次。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