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破解农用水危机缺乏整体方案

发布于2024-11-22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多年超采的地下水,让身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平原面临水荒危机。一方面是日益匮乏的珍贵水源,另一方面却是保障中国人粮袋子安全的现实压力。作为消耗水资源的大户,农业该

 

  多年超采的地下水,让身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华北平原面临“水荒”危机。一方面是日益匮乏的珍贵水源,另一方面却是保障中国人“粮袋子”安全的现实压力。作为消耗水资源的“大户”,农业该如何有效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在日前召开的华北地区节水保粮协同创新行动启动会上,来自中国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的260余位专家聚首,给出了对策。

  超采地下水产粮犹如一场“次贷危机”

  华北平原是我国农业主产区。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京津冀地区以5.7%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1%的粮食、11.9%的蔬菜、9.4%的水果、6.4%的肉、13.3%的蛋和15.8%的奶。可见其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矛盾的是,华北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最少的地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庆锁告诉记者,华北地区现行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和种植蔬菜水果的耗水量每年大于800mm,但降水量仅为500mm~600mm,用水缺口很大。因此,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不得不以牺牲地下水开采为代价,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年超采量高达100亿立方米以上。

  长期的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漏斗区逐步扩大。目前,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面积超过67000平方公里,占平原区面积的90%以上。地下水超采不仅使得大量机井报废,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引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海水倒灌等问题。生态环境代价沉重,水资源危机扑面而来。

  正如美国水资源研究学者波斯特尔在2008年所说的那样:“利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下水生产粮食犹如粮食生产中的‘次贷危机’,由此形成的粮食生产‘泡沫’会越来越大,最终破裂。”

  “水减粮增”下探索以效率替扩张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30立方米,比现在2000立方米还要减少300立方米,但人口还在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减粮增’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面对口粮的现实压力,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感到忧心忡忡。

  “‘缺水’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突破必须靠科技。”作为农业科技的“国家队”,中国农科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方科研力量,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小麦、玉米、蔬菜等主要作物高效用水和区域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线,从节水技术、生产措施和政策机制研究三方面入手,开展华北集约化农区高效用水与地下水保护的协同攻关,并将这一项目纳入科技创新工程三大区域重点项目之一。

  华北平原各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如何?农作物的水分利用如何提升?农民的节水经济补偿如何实现?“想用提高效率来替代规模扩张,这些科学问题不能绕过,必须各个击破。”王庆锁说。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记者注意到,本次协同创新行动的首要科研目标,并非论文、专利发表,而是10多套灌溉节水、旱作农业和种植制度调整方案。同时,项目将在顺义、衡水、德州等华北平原15个粮食主产地区建立技术集成示范点,科学家也将亲自走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向种粮大户讲授粮食节水用水方案。

  “长期以来,对于农业节水的科技研究不少,但相对散、碎、重复,没有技术集成,更缺乏技术落地。”陈萌山说,只有高站位,从农业上中下游联合多学科、多领域学者入手,才能给出操作性强、有实效的科研成果,“农科专家的使命,应当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长期以来,许多农业技术在农民当中还是缺乏‘存在感’。”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刘艳表示,农民最需要的就是针对现实生产重大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对于农业科学家而言,是更难的科研项目。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