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专家吁:水稻转型有机耕作 有助土地永续免稻穗倒伏灾损

发布于2024-11-22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极端气候日趋严重,每年六月份的一期稻作收割期常遇连日豪大雨天气,造成稻穗青黄倒伏发芽、农民抢割青割的稻穀造成农损,政府须编列经费收购受灾稻穀。明道大学农业系主任刘
 
 
极端气候日趋严重,每年六月份的一期稻作收割期常遇连日豪大雨天气,造成稻穗青黄倒伏发芽、农民抢割青割的稻穀造成农损,政府须编列经费收购受灾稻穀。明道大学农业系主任刘程炜以学校有机农场累积15年的有机水稻耕作科学数据,呼吁农友转型有机水稻耕作模式,既可涵养地下水层,又可降低倒伏及青割抢割的农损、并符合消费市场未来趋势,更可保护环境让土地永续经营。

 
根据近期有稻作收割期遇到豪大雨产生青割抢割及倒伏农损问题,明道大学农业系主任刘程炜以科学数据提出解方,呼吁惯行农法的水稻农友转型有机水稻耕作。
刘程炜说,极端气候已成为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例如,今年乾旱后紧接著豪大雨,对于稻米、蔬菜、水果及花卉等农产品生产都造成巨大农损。水稻是补充地下水层最好的栽培模式,彰化为全国最大稻米生产区域,近几周的豪大雨,许多水稻田发生倒伏或抢割青割的灾损。学校的有机农场累积了15年有机稻米的栽种管理技术资料,从科学数据分析,有机稻米使用缓效释放的有机质肥料,氮肥的作用不像惯行农法速效,但在结穗时却可以避免头重脚轻的稻穗因承受不住豪大雨及风灾造成倒伏农损,加上选用抗病、抗虫及不易倒伏的品种,利用有机农业的耕作管理方式,对于环境确实能达到保护效果,而环境永续才是让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石。
 
 
台湾的水田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及化学农药,导致农地土壤盐化劣变、地下水源及环境受到污染、影响自然生态;农药的施用与残留也会对农民及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农委会自民国105年即开始推动友善环境农业政策,鼓励农民转型为不喷化学农药、不施化肥、不用基改作物的有机耕作方式。
 
刘程炜说,政府对于转型有机农业耕种提供了生态保育奖励及有机农业生产补贴,水稻及蔬菜每年每公顷补助6万元,其他作物每年每公顷补助8万元。农委会也补助购置农机具的部分费用,新型农机在设计上多具备友善环境的概念,例如学校有机农场目前使用的犁耙曳引机,动力来源有155匹马力,这种新式的犁耙较传统迴转犁更节省燃料成本与耗材,伤害性低,对土壤与环境生态更友善,同时还具有深耕犁作用,可以改善土壤重压与连作后的透水与透气性,增加地下水涵养效率。
 
有机米日渐受到重视 农民可依政府补助,转换成友善环境的栽种模式
刘程炜表示,经济发展带动所得提高,国人的饮食习惯转为追求精緻,食米的消费量日渐减少,但对于食米的品质及米食的健康安全日益重视,以安全健康及无农药为诉求的有机米,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势必成为稻米消费市场的主流,农民可以藉由政府对于有机耕作的补助,从惯行方式逐步转换为不破坏生态与污染环境的栽培模式,遵守自然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原则,使用对环境友善的有机耕作维护生活环境。
 
 
学生曾宇佑说,学校有机农场选种的水稻品种是台南11号,米质优良风味佳,适合做便当饭及寿司饭。台南11号具有产量高、抗病虫害、抗倒伏及脱粒率低等优点,是全台栽种面积最大的品种,也是外销日本的台湾之光。学校的农业公费班学生们也组成了青农助耕团,运用学校的联合收穫机、曳引机等大型农机具,无偿协助邻近的农友农耕採收,为在地农业尽一份心力,也希望各界能支持友善环境的有机耕作农产品。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