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国内临储粮拍卖陷怪圈 玉米成交量仅5%

发布于2025-01-19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东北地区部分粮库腐败事件。近日,央视报道辽宁、吉林两省有的粮库在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存在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补贴等问题。那么,粮库是如何操作,实现

 

  东北地区部分粮库腐败事件。近日,央视报道辽宁、吉林两省有的粮库在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存在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补贴等问题。那么,粮库是如何操作,实现套利的呢?

  本台记者就目前粮食领域存在的“陈粮顶新”、“粮食三高”等问题,专门采访了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储备制度。依靠中央储备粮库,国家可以方便地调配资源、稳定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保护价收购,保护粮农的利益、促进粮食的生产。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政表示,为了保证国家储备粮的质量,国有粮库的粮食是需要定期轮换的,而近些年频现的“转圈粮”现象就是利用这个过程中的漏洞钻了空子:

  记者:国有粮库的粮食一般是多少年轮换一次?

  杜政:小麦3年,稻谷2年,玉米也是2年,粮食部门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管住这个“转圈粮”,转圈粮就是把应该轮出去的粮,又黑心的它当新粮轮进来,有意的吃差价,这么多年一直在治这个事,但是有难度,有些情况下,新粮和陈粮外观看不是很明显,有些存了两年的粮食,如果储存条件好的品质没有太明显的变化。

  以小麦为例,粮库在托市收购前给面粉厂等企业打招呼,让其帮助拍下前几年收储的陈麦。等到实际收购时,粮库再从企业手中把小麦买回。小麦在交易过程中并没有离开粮库,仅仅是粮库和企业之间的虚假交易,原地“转了个圈”后,就能为粮库带来一笔新的财政补贴收入。

  而此次辽宁吉林两省爆出的“以陈顶新”事件中的陈化粮与“转圈粮”还有不同:

  杜政:正常的轮换也是为了粮库推陈储新,在它的品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推出去,所以刚才说小麦3年,稻谷2年,玉米2年,那个时候都不叫陈粮,只不过它不是新粮,陈粮是粮食的品质发生变化了,所谓变化,吃起来肯定不好吃了,外观看起来也不好看了,闻起来也有一股陈味了,这才能说是陈粮。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政表示,相比于“转圈粮”,“以陈顶新”事件更加恶劣。因为某种程度上,陈粮已经发生了品质上明显的变化,已经不适合人们食用了:

  杜政:真正的陈粮是放了几年以后,由于保管不当,品质引起了明显的劣变,稻谷怎样也得是第三年品质才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小麦一般得超过五年才会有品质变化,能够感觉到明显差异。如果是看得出变化,那也胆子太大了,更严重。

  我国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依靠中央储备粮库,国家可以方便地调配资源、稳定市场;同时也可以保护粮农的利益。此次被曝出的“以陈顶新”,是一起典型的“靠山吃山”“靠粮吃粮”的职务贪腐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媒体第一次曝出中储粮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储粮成立至今,垂直管理体系下的中储粮系统工作人员,因违纪、贪腐等问题被查办的人员已经上百。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屡屡在中储粮系统发生。

  2011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许昌直属库、安阳直属库、周口直属库发生多起贪腐以及工作人员携款潜逃事件。为此,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被中央纪委调查。

  2012年,在执行粮食保护性收购政策过程中,中储粮江苏淮安直属库低价购进高价入账,套取国家购粮差价2300万元,还大肆收受贿赂。

  2013年8月,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还是8月,中储粮又被发现有进口转基因油菜籽掺入中储粮临储库存。

  2013年9月,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中储粮存在“内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等问题。然而几个月之后,黑龙江海林直属库的一个租赁点再次起火。

  一年半前,中储粮董事长、总经理双双换人。新班子宣告要对以陈顶新、转圈粮、抬价压价、私设小金库等“四害”行为“零容忍”、“坚决惩处”,并且公布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表示要将“四害”等问题整改作为公司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现在看来,中储粮要达成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都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转圈粮”和“以陈顶新”这些问题,之所以能够产生,最基础的还是粮食“三高”问题。在粮食生产“11连增”的光环下,三大主粮库存高企,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两会”期间就公开表示,“玉米和水稻出现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同时粮食库存目前出现销售困难,特别是今年4月9日临储粮拍卖,稻谷销售量仅有0.02%。那未来又该如何应对这一难题呢?

  近些年来,中国粮价与国际市场倒挂,粮食库存规模日增,而临时储备粮拍卖持续遭遇困境,这也导致国有粮库粮食库存越来越多。

  粮食多了,有一些品种阶段性过剩,国际上粮价比较低,国内粮价比价高,南方一些省份稻谷前段时间受到走私影响也很重,现在好一些了,总的来讲还是阶段性的过剩,这是主要因素。

  以玉米为例,截至3月31日,2014/2015年度的临储玉米累计收购量达76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296万吨。庞大库存压力下,今年4月9日,临储玉米收购期尚未结束,国家粮食局即启动玉米拍卖,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月,计划销售2012年国家临储玉米311449吨。不过,即便临储大量收购造成市场玉米流通量急剧减少,实际也仅成交15968吨,成交仅有5%左右,成交均价2497元/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政表示,粮食卖不出去,国家只能用财政兜底:

  杜政:临储粮食定期收了以后,就得赶紧卖啊,国家不停地拍卖的,临储的恨不得当年就把他卖掉的,但市场不接受,除非你市场降价嘛。政府就要权衡,每次都出个底价,那低于底价只好流标,卖不出只好下次再卖。

  记者:那卖不出去怎么办呢?

  杜政:那是国家的负担,财政只好兜着了,粮食卖不出去不管放在哪个粮库,国家都要出保管费的,所以站在国家的角度,希望尽快卖出去,但又怕打压市场,一定要卖也不是卖不了,降价呗,但降价财政损失太重了。

  据了解,今年4月9日拍卖的国家临时储存粮食包括玉米和稻谷,玉米成交仅5%已经很可怜,但是这还不是最难看的——计划销售的2013年中晚籼稻1282297吨,实际仅成交220吨,成交率仅为0.02%。

  粮食卖不出去,有两个原因,一是常年储存质量变差,二是价格高,国内外差价巨大。美国进口玉米完税之后每吨只有1570元,比国产玉米低了近千元。市场条件下,临储玉米卖不出去也是必然。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政说,国家为了减少粮食陈化带来的损失,也正在进行多方面的尝试:

  杜政:国家今年出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从国家战略上来讲,要加强粮食的转化,公益转化,做酒精,做燃料,做乙醇,这些都是调节手段,国家有好多种调整手段,大量转化就是做燃料乙醇,国家对于乙醇等一直是控制的,因为我国粮食属于总体上紧平衡,一直限制工业用途的,但是在必要的时候,适当的调节,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收紧的时候收紧,这是国家调节的一种手段,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把它转化成工业的用途。

  我国目前没有公布粮食的储存量,但是有机构发布未经证实的数字,2013/2014年度中国玉米库存即达到历史最高点1.06亿吨。而且粮食库存进入一个怪圈,储存越多就越陈,越陈越卖不出去,越卖不出去就越陈。人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是现在粮食多了,反而成了负担。看着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逐渐成了陈粮,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呢?现在的确到了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