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当农业产业化遇上互联网

发布于2024-11-22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有人用互联网术语这样描述中国农业,即依靠个人体力劳动的1.0经营模式,以承包流转大土地、运用大机械的农场、园区等为代表的2.0模式崛起;而以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精确生产为代

  有人用互联网术语这样描述中国农业,即依靠个人体力劳动的1.0经营模式,以承包流转大土地、运用大机械的农场、园区等为代表的2.0模式崛起;而以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精确生产为代表的3.0模式,和融合互联网的高度智能化的4.0模式,我们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4.0模式在农业中的运用,还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该如何理解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在农业中的渗透?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互联网将如何助力产业化释放更大的活力?农业企业在其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互联网开启农业4.0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1.0模式的小农体制已经在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是现行生产力的基本,是一种依靠个人体力劳动的1.0经营模式,它的一个弊端就是农业流通体系欠发达。

  可以说,1.0模式从客观上抑制了农业产业链的效率,农业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等产业环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松散,大大降低了农业流通效率,农民增收就显得滞缓。于是,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农业产业化,以改变落后的发展模式。

  怎样发展现代农业,如何激发出新的农业活力?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深入推进,农业必须借助农业产业化的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通过跨界融合,实现从农业1.0、2.0模式到农业3.0、4.0模式的转变。

  农业企业家要有互联网思维

  近年来,作为互联网范畴内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让不少地方的种养业发生了巨大转变。大棚果蔬实现自动滴灌、牛羊饲喂自动投料、大田作物管护数据实时传输,特别是借助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完善,农产品生产从种养、管护、收获、加工到销售、物流等环节,实现了数据化传输、信息化管理。

  分析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互联网的强力渗透,农业产业化链条上的经营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均已发生本质变化。

  从经营者来看,站在田间“运筹帷幄”的将是更多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网络技术的农业企业家和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以公司等为经营载体,深谙农业产业化思路,具备现代农业经营理念。

  从劳动工具来看,运行于田土之上的除了有形的农业机械外,还有将这些机械和自动化设备串联起来的无形的物联网技术。

  就劳动对象而言,当前零散的土地已不适应互联网农业生产的要求,必须要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这样才能体现互联网技术的全覆盖、无缝渗透、高效互联的优势,从而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互联网牵引农业产业化“高铁”

  如果将农业产业化比作一列“高铁”,它将种养、管护、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而要使这辆“高铁”跑得更快更高效,就离不开由互联网技术支撑的高速通道。要确保这些高速通道的顺畅,既需要来自政府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入。

  近年来,政府已把互联网当成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各级有关支农惠农的政策文件中,都突出了互联网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农产品生产到培育龙头企业,从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无不依赖于农业互联网的发展。而在网络巨头企业的推动下,电商领域的表现最为抢眼。“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逐渐成型,阿里巴巴、京东等借“电商下乡”在乡村建立运营体系,激活农村电商生态体系。

  可以说,电商领域的先行,让农产品产地和终端消费实现了点对点的“直连”。众多农企甚至是产地农民大量创建网店,消费者网购新鲜而纯正的农产品不再是件难事。

  记者去新疆农村采访,这里虽距内地遥远,可他们照样将枣、葡萄干、巴旦木等干果“火”到了全国。当地家家户户都种有果木,于是就形成了父母负责生产、子女负责电商运营的格局,不少加工企业更是将这些产业村和“人才”招致麾下,利用互联网模式和电商销售渠道,将地方农产品做出了更大规模的产业效应。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势不可挡的同时,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充分融入到农业中去,实现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的升级换代。这其中,企业界应该会有更好的“表现”。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