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以水利工程推进粮食生产大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于2025-01-19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作为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襄阳市多年来坚持稳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尤其是2012年突破百亿斤大关后连续三年保持百亿地位,为奠定襄阳粮食生产大市地位

 

  作为全国2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襄阳市多年来坚持稳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尤其是2012年突破百亿斤大关后连续三年保持百亿地位,为奠定襄阳粮食生产大市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总量减少,以及环境恶化、耕地品质下降、干旱加剧、水资源配置与使用不合理等因素,对保障襄阳粮食生产能力、巩固百亿斤大市地位构成了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兴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不仅为整个鄂北地区水资源的配置与改善带来了福音,更为提高襄阳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百亿斤大市地位不动摇提供了强力保障。那么,如何以此为契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实现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推进襄阳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我们通过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提高襄阳粮食产能的有利条件

  襄阳现辖9个县(市、区),78个乡镇,2391个行政村,拥有耕地面积693万亩。近年来,襄阳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抓粮食保供给、抓加工增效益、抓统筹促和谐、抓创新增活力,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成为湖北省首个、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第一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总量占全省1/5,占全国近1%。正确分析提高襄阳粮食生产能力的有利条件,有助于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巩固建设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信心,调动全市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一)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将为提高襄阳粮食产能提供强力支撑

  中央《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核心。《意见》对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含金量很高,其政策支持主要有:基础产能方面,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资金投入方面,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动方面,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上述四个方面的宏观政策支持,襄阳都有条件、有实力全面对接和争取。据市农委专家综合测算,中央及湖北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政策性资金,襄阳每年可争取50-60亿元,加之再积极匹配本级政策资金,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资金投入必将大有保证,也必将对巩固襄阳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产生巨大积极作用。

  (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兴建,将为提高襄阳粮食产能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底在襄阳正式开工建设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两年前期,三年建设”的工作目标。该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需要优先实施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项目之一,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纵贯7个县(市、区),全线自流输水,引水线路总长267公里,其中襄阳境内全长148公里,占引水工程总长度的55%;工程总投资165亿元,在襄阳境内投资超过100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60%以上;工程年平均引水总量7.7亿立方米,其中分配给襄阳的份额4.61亿立方米,占60%;工程受益总人口481.81万人,其中襄阳受益人口215.25万人,占45%;工程灌溉受益面积363.5万亩,其中襄阳受益面积221万亩,占61%。工程全面竣工后,不仅可以确保鄂北地区长年正常供水,解决抗旱、饮用水问题,而且襄阳境内沿线中型以上水库25座、库容5.94亿立方米,如遇干旱皆可实现冲库丰库,保证灌溉需要,从而彻底解决“三北”地区“旱包子”问题。据专家测算,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兴建后,襄阳境内沿线30%-40%的耕地可实现旱改水,将使全市粮食产能净增10亿斤以上。

  (三)综合潜力尚可深度挖掘,将为提高襄阳粮食产能扩展有效空间

  1、粮食基础产出能力方面尚有潜力可挖。襄阳耕地后备资源丰富,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低产田综合治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粮食适播面积,全市可新增粮食产能12亿斤。一是借助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在鄂北岗地实施“三北水源”(老河口北、襄州北、枣阳北)工程,全市可新增灌溉面积175.5万亩,恢复灌溉87.7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35万亩,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6亿斤。二是实施汉江梯级渠化整治、滩涂治理、堤防截弯取直,以及复垦宜农荒地、撂荒地,修复废弃地,可新增宜粮面积35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2亿斤。三是通过实施田间水利工程和沃土工程、标准农田建设,采取增肥、改土、治水、良种、良法相结合等方式,有效提高耕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土壤地力,确保中低产田培肥改良面积达到200万亩,按照每亩耕地土壤地力提高一个等级具备增产200斤能力测算,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4亿斤左右。

  2、科技增产作用发挥方面尚有潜力可挖。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强,提高粮食作物单产还有较大的潜力。如襄阳小麦平均单产最高的年份为1997年的764斤,水稻平均单产最高为1997年的1367斤。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集成技术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可达到提高单产的目的。目前全市水稻栽插密度普遍较低,可由现在的1.5万蔸提高到1.8-2万蔸。初步测算,通过大面积推广超级稻等优良品种,配套节水、节肥、节本增效技术、高产栽培技术,优化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等措施,全市粮食单产有望提高10%,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亿斤左右。此外,通过新的科技手段加强病虫害防治,实施“虫口夺粮”,将当前病虫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由5%降低至3%以内,每年可增加粮食1.6亿斤。

  3、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方面尚有潜力可挖。调查表明,2014年襄阳市机耕水平为96.2%,稻麦机收水平为95.2%,玉米机播水平为60.3%,水稻机插秧水平为37.2%,小麦机播水平为62.4%,其中小麦机械化条播技术达到43%,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我市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虽然在总体上走在全省前列,但与我国主要粮食产区相比,水稻、玉米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仍然具备增产减损潜力。按今后水稻播种面积不少于400万亩、机插机收面积分别达到50%-80%的比例测算,可净增产能1亿斤。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