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日前,在全国政协农业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提出要科学冷静地研判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巩固来之不易的粮食生产好势头,持续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真正牢牢地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饭碗里盛满自己的放心粮。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任正晓委员认为,在粮食生产连续十一年增产丰收的背景下,目前呈现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的状况,一些粮食主产区面临巨大的收储压力,部分品种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的情况,但是我们绝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粮食又多得不得了了,从而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把我们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粮食生产能力给削弱了。粮食生产如果垮下去了,几年也恢复不起来,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有过的深刻教训。事实上,去年我国粮食产量12142亿斤,是历史最高年产,但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不到900斤,仅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的粮食还真不能言多。因此,粮食生产这根弦还决不能放松,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对于目前居高的粮食库存,任正晓委员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农户储粮大大减少;二是粮食市场销售长期处于低迷的状况,出现了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的情形,粮食加工企业多存粮就意味着要亏本,因此企业也不存粮,这部分粮食最后就压到了国家库存里了;三是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的兜底政策,使得一部分本该在市场里正常购销流通的粮食,也进入了国家库存。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粮食生产出现罕见的十一连增,生产年年增产,收购年年增多,自然就形成了粮食库存的积淀,导致库存连年攀升。
任正晓委员进一步分析,造成市场上粮食多的感觉还在于,一方面国内粮食销售不畅,购销加工企业为避免粮食压库亏损,急于销出已有的库存粮源,不愿多收储经营粮食,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这种心理因素引导了市场预期,造成了市场上粮食越来越多的景象。另一方面是粮食进出口的影响。由于我国粮价已居于国际市场的“高地”,不仅难以外销出口,而且还要受到低价粮食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目前,以大米为例,正常进口到港完税后的大米价格,每吨比同等级国产大米要低700元人民币,如果是边贸互市或走私进来的大米,每吨要低1200元左右,也就是一斤要低6毛多钱。因此,低价进口粮对国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国家有关部门合理有效地管控了配额内粮食进口,打击粮食走私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但国际市场宽松的粮食供求关系和极低的市场粮价,仍然对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带来了放大效应,增强了粮多价跌的市场预期。任正晓委员认为,我国粮食产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目前粮食市场低迷、库存阶段性偏多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正常反映,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改善,随着国家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加快,随着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特别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措施效应的发挥,粮食市场将回归正常状态,人们目前存在的“愁多”心理也将随之纾缓。
关于粮食质量问题,任正晓委员认为,这些年我国粮食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小麦、稻米、玉米的优质品种率都在90%以上,营养、健康、安全的粮油产品丰富了城乡市场。从大米看,北方粳稻和南方籼稻的品质都在提升,特别是籼稻的品质提升更快,袁隆平院士曾对南方优质籼米有“没有菜也能吃三碗”的赞誉。现在杂交稻不单是高产,而且能够实现优质。这些年,我国不只是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粮食的品质也在快速提升。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国外市场有标价很高的优质大米,其实我们国内的大米标价不高,但品质也并不逊色,正如我们无须漂洋过海到国外去买马桶盖一样,其实中国的马桶盖也挺好,我们要树立起民族品牌的自信心。
任正晓委员强调,粮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生产加工其他食品的基本原料,因此,粮食质量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而保证粮食质量安全,要靠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作保障。只有在生态良好、环境安全的条件下,才能够生产出安全、放心、优质的粮油产品和农产品。
任正晓委员分析,当前我国的粮食及食品安全的形势整体上稳定、向好,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也在持续加大。但有的地方仍然把经济发展置于生态环境保护之上,依然存在少数企业生产废弃物直接排放、城市垃圾向农村直接倾倒和农业生产者过度使用高残留物品等现象。这些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将直接造成对耕地、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甚至导致土壤、水源发生重金属超标,给粮食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对此,任正晓委员建议,国家应进一步采取治本的措施,依法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强环保立法,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配套制定耕地及水资源防治的法律法规,启动实施治理行动计划。其次要切实落实环保的主体责任,依法强制所有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大力节能减排,减少农业污染,净化农业生产环境。第三是严格环保执法,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让肆意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第四要强化考核问责,促使地方政府切实履职尽责、积极作为,确保在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环境下,生产出让老百姓更加放心的粮油产品和农产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希望中央和地方财政尽其所能,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环境治理和生态产业。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蝴蝶兰怎样剪枝才能开花呢?蝴蝶兰剪枝后多久能开花?
2025-04-18 14:37:01
蝴蝶兰无根水培多长时间生根?无根蝴蝶兰如何水培种植?
2025-04-18 14:35:52
蝴蝶兰长得很慢什么原因造成的?蝴蝶兰怎样管理才能正常生长?
2025-04-18 13:48:38
蝴蝶兰花为什么落蕾子了不开花呢?蝴蝶兰买回家掉花苞怎么办?
2025-04-18 13:46:53
庭院适合爬藤的植物是啥?什么爬藤植物长得快又好养活?
2025-04-18 13:42:37
夏天客厅阳台放什么绿植好呢?不怕强光暴晒的绿植有哪些?
2025-04-17 15:07:39
蝴蝶兰根都长出盆了怎么办呢?蝴蝶兰的根向上生长要换盆吗?
2025-04-17 15:06:26
蝴蝶兰盆栽怎么养护方法?蝴蝶兰养粗壮最简单三个步骤?
2025-04-17 15:04:49
蝴蝶兰需要授粉吗?蝴蝶兰授粉后怎么养护?
2025-04-17 14:59:25
蝴蝶兰剪根会死吗?蝴蝶兰剪根怎么处理?
2025-04-17 14:58:22
搬新家买什么绿植比较好?六种适合乔迁新居的绿植推荐
2025-04-17 14:56:35
朝日蝴蝶兰怎么样是大花吗 朝日蝴蝶兰花期多久
2025-04-17 14:27:02
蝴蝶兰如何转水培养殖 蝴蝶兰水培方法和注意事项
2025-04-17 14:26:08
什么绿植不用经常浇水 不用经常浇水的植物有哪些
2025-04-17 14:25:37
蝴蝶兰怎么区分好坏?蝴蝶兰识别要点有哪些?
2025-04-16 14:58:22
蝴蝶兰种子怎样种植出幼苗?蝴蝶兰种植怎么种植最简单?
2025-04-16 14:56:22
绿植观赏叶类花卉有哪些?如何选择适合室内环境的品种?
2025-04-16 14:54:39
越剪越旺花卉有哪些品种呢?什么花剪枝后 更能开花呢?
2025-04-16 14:14:15
兰花叶子茂盛但不开花,是什么缘故呢?蝴蝶兰花肥料用什么好?
2025-04-16 14:13:04
养蝴蝶兰容器用大盆可以吗?养蝴蝶兰的最佳容器是哪种?
2025-04-16 14:12:10
哪些品种的蝴蝶兰开花时间长?如何在室内养护蝴蝶兰?
2025-04-15 15:03:44
蝴蝶兰花茎干枯怎么回事?蝴蝶兰花茎变黄干枯怎么办?
2025-04-15 15:01:29
蝴蝶兰用什么水浇最好?如何浇水才能让蝴蝶兰开花更长?
2025-04-15 15:00:05
北京天气适合养什么植物?适合在北京室内养的花草植物推荐
2025-04-15 14:57:18
开花爆盆的花卉有哪些品种?开花好看又好养活的花呢?
2025-04-15 13:52:52
蝴蝶兰软腐病怎么处理好呢?蝴蝶兰软腐病用什么药最好?
2025-04-15 13:51:52
纯松树皮种兰花好吗怎么提供养分?树皮和水苔哪个种蝴蝶兰好?
2025-04-15 13:50:24
蝴蝶兰养根方法有哪些 怎样让蝴蝶兰快速生根
2025-04-15 13:45:07
蒙娜丽莎蝴蝶兰是大花吗 蒙娜丽莎蝴蝶兰好养吗
2025-04-15 13:44:48
植物水浇多了补救措施是什么 植物浇水浇多了怎么补救
2025-04-15 13:44:07
春天家里坚决不能养的花是什么花?蟹爪兰春天不好养怎么回事?
2025-04-14 15:39:47
蝴蝶兰休眠是什么样子?蝴蝶兰休眠期能换盆吗?
2025-04-14 15:13:10
蝴蝶兰干尖是生理现象吗?蝴蝶兰整个花盆都干尖怎么办?
2025-04-14 15:11:43
蝴蝶兰开花期间烂根怎么办?蝴蝶兰花期烂根怎么处理?
2025-04-14 15:10:12
室内阳台养花怎么浇水好?5种盆栽植物正确的浇水方法
2025-04-14 15:07:05
蝴蝶兰介质土壤有恙怎么办呢?蝴蝶兰要每年换土吗?
2025-04-14 13:38:10
蝴蝶兰根系腐烂怎么补救?蝴蝶兰用什么基质土最好呢?
2025-04-14 13:36:58
蝴蝶兰拉菲品种好看吗 蝴蝶兰拉菲是大花还是小花
2025-04-13 16:06:16
家庭养蝴蝶兰如何增加湿度 蝴蝶兰湿度在多少合适
2025-04-13 16:05:55
鲜花泡腾片和营养液一样吗 泡腾片可以给花消毒吗
2025-04-13 16:05:33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