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发展粮食订单收购模式的思考

发布于2024-12-22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党的十八以后,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和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构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习近

 

  党的十八以后,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和“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构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从耕地保护、储备调节、利用市场、节约粮食等八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和粮食工作重视程度之高,部署要求之具体,前所未有。随着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发展变化,粮食订单收购模式作为一种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经营方式,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粮食订单收购模式的思考

  一、粮食订单收购模式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在粮食产销环节推行订单模式是提高粮食产销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于引导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粮食生产,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粮食;有利于实行优质优价,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有利于培育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增强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实现粮食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粮食内部结构调整,提高粮食产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我市粮食和农业部门联合发展粮食产销订单模式,明确职责,发挥各自在粮食产前、产中与产后的优势,在粮食产销环节协同推进粮食订单工作。

  二、影响粮食订单收购模式发展的几个因素

  在前几年粮食订单收购模式中的探索和尝试中,普遍感觉粮食订单“难”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购主体多元化,粮农对粮食订单持漠然态度

  粮食购销市场化,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粮食收购,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为农民售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粮食经纪人和个体粮贩具有现收现卖的灵活性,对粮质特别是水份的要求普遍不是要求太高。目前,粮农卖粮形式也在发生很大变化,收割后不晒、不整、不拖回家,直接卖给粮食经纪人,市场上各种质量的粮食都有“买主”,强化了粮农“是粮食就不愁没人要”的心理,而粮食订单中对粮食质量都有明确要求,从而使大部分粮农对粮食订单持漠然态度。

  (二)市场走势难预测,订单价格难确定

  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特别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无法做出合理定价,价格定高了,企业势必赔本,甚至可能破产;价格定低了,粮农履约明显吃亏,粮农也不干,粮农违约,这样则使订单成一纸空文。为了回避风险,粮食订单收购大都不确定收购价格,而随行就市的收购价格又反过来使订单的履约率难以确定,订单收购价格的风险,相对制约了粮食订单收购工作的开展。

  (三)订单收购联结不紧密,违约难诉求

  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订单收购过程中,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个别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实行了粮食基地订单,受粮农素质差参不齐影响,投入大,效果不理想,虽然实行了保护价收购,但企业和粮农还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粮食订单显得比较松散。企业和粮农都有一种包赢不输的思想,不愿意把粮食订单合同条款定细,以便在违约时可以免责任。

  (四)订单订金不足,粮农利益难尝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的绝大部分资金,靠的是农发行贷款,自有收购资金微乎其微,粮食订单要提前支付一部分订金给农民,增加了企业收购成本,粮食订单订金很难到位。粮食收购时,前期出售粮食价格一般较低,但随着后期粮价逐步上扬,导致粮食订单农户因粮价先低后高而吃亏,没有签订订单的农户却不爱约束,显得自由主动,往往能卖给好价钱,造成粮农签约热情不高。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