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由粮食“十一连增”引发的争论

发布于2025-01-19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十一连增,出现了相对的供过于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比去年实际产量有所调减,这对于调整农业结构、进行耕地治理和休

 

  “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十一连增’,出现了相对的供过于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比去年实际产量有所调减,这对于调整农业结构、进行耕地治理和休养生息是难得的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说。

  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21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近900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面对“十一连增”,郑晖却表现出一些担忧:

  从2011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大于消费,尤其是国家调控的农作物产量,如稻谷、小麦、玉米,每年结余在1000亿斤以上,明显供大于求。

  “而且这些粮食中,普通低质粮多,优质的籼稻、小麦少,结构失衡,还要大量占用库存。再好的稻谷、小麦,存上3年就没人吃了。还有棉花,每存一年就降低一个档次。”郑晖说,这些“多余”的粮食要耗费大量人力、土地、资金和资源。加上国家实行托市收购的政策,增加了财政负担。另外,还造成了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倒挂,导致粮食加工企业亏损面增加。

  “我们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但不代表粮食产量越高越好。不用过多强调粮食的‘连增’,只要做到‘连丰’就不错了。”郑晖说。

  对于郑晖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马上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你说的这些问题都是事实。但从历史上看,每当粮食丰收后,只要稍稍放松粮食生产这根弦,粮食产量就会走下坡路。现在的粮食不是多了,而是贵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进口的粮食比国产的便宜。但如果我们手里没有这么多粮,我就不信进口的粮食还会这么便宜!”

  陈章良认为,国家花些钱在种粮、收购、储备方面是应该的。他还以几年前在广西工作时的经历现身说法。

  “有一年广东缺粮,还正赶上泰国等国不出口粮食。有关部门让广西紧急向广东调拨。可我一查,广西也没有余粮啊,最后还是从东北调粮。”陈章良说,“粮食一旦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针对我国粮食生产科技投入不足的现象,陈章良建议,要加大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站的力量,帮助、指导农民种好粮。

  “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去城市打工了,留下的人知识水平也不高。我去农村调研就发现,到了播种的时节,那门市部的柜台上摆着花花绿绿各种稻种,农民都不知道买什么合适。如果有农技人员给他们指点一下,看这个地方适合什么样的种子,要配多少化肥,那农民种粮就更会得心应手。”陈章良说。

  看他俩“争”起来,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牛盾接过话说,从全球来看,粮食供不足需还是基本情况,加上现在受到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不能掉以轻心。即使现在400多公斤的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并不算高。

  “靠进口粮食、去国外种地,都解决不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关键还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牛盾说。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