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当前传统村落演变态势堪忧

发布于2025-01-25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遭遇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51.27%,首次超过农村。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却呈现了空壳化

 

  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遭遇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51.27%,首次超过农村。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却呈现了空壳化趋势: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大量村落被空置或遭遗弃;道路交通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增多和信息网络覆盖面的扩大等,加大了外来文化渗透农村的速度和力度,村落传统文化趋于边缘化;农村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家庭意识淡化,家族文化与习俗传统的传承日趋弱化;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与内在结构正在瓦解,并面临消失的危险,可谓是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因为有如此丰厚的精神家园,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几千年传承着的集体记忆、集体呼唤”。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他更殷切地提出了“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期望。

  对传统村落保护仍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重有形的建筑保护,轻无形的原住民文化保护,或者说重“固态”文化保护,轻“活态”文化保护。在这样的保护认识与理念下,受保护的传统村落往往只会是一个没有文化灵魂的“死”建筑。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更蕴含于包括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道德与价值取向、观念等在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活态”之中,这些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核,尤其需要关注与保护。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保护,绝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村落建筑的样式与外貌保护,而忽视生活于这些传统村落建筑中的“人”,以及由“人”所创造传承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只见物,不见人,有违保护的宗旨。如何做到人、物共存?必须要关注原住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保护始终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首位,这样才能确保保护机制的有效性,确保传统村落文化不会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断链,民族历史文化才不会出现“断层”,才能确保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以鲜活的形态存“活”于今天的中华文明之中。

  误区二:不少基层干部在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指导下,仍然不能意识到传统村落文化事关国家民族历史文化记忆,认为传统村落如无开发价值,不能提升当地的GDP,不能为其政绩“建功立业”,与其费力花钱保护,不如让其消亡。有的甚至可能因经济利益驱动,官商联动,大行“强拆”之道。

  山西太谷县城南的武家花园是一个古建筑群。原有7所大宅院,宅院间有各式街门、院门、腰墙门、过道门20多座,亭台楼榭等房间共200多间,曾是太谷县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晋商明清建筑。武家花园体现了我国古代“晋”地院子“精”、“巧”的风貌特点,曾于2008年被正式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样一处富有山西地域风格特色的建筑群,2014年却被列为城市片区改造重点工程而惨遭强拆。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与价值的传统村落和“不可移动文物”来说,其价值就在于为子孙后代保留了记录历史文明的真实客观的现场。而此时的现场是砖瓦涂地,“文化遗产”成为了永远的“文化遗憾”!

  土地毒化导致新“空心村”的出现

  土蕴含万物,万物养民生,所以土地被人类称为母亲。但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源的伤害。目前我国土地污染现状十分严峻。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其中受矿区污染耕地达3000万亩,石油污染耕地有750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75万亩,“工业三废”污染近1.5亿亩,污灌农田近5000万亩,致使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这还不包括农药、化肥对土地的深度污染。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自然蓄水保肥能力、所存有机养料成分、可耕深度均大幅度降低,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