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农产品卖难不全是“进口惹的祸”

发布于2024-11-21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解决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问题,当务之急是综合运用配额管理、贸易救济、进口产品用途管制、检验检疫、绿箱补贴等手段。但治本之策,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切实提

 

  解决主要农产品价格倒挂问题,当务之急是综合运用配额管理、贸易救济、进口产品用途管制、检验检疫、“绿箱”补贴等手段。但治本之策,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应“中澳自贸区协议一旦签署将进一步冲击国内乳业”时,称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可不必过分放大。沈丹阳认为,国内“卖奶难”现象的出现,有乳制品国内外价差较大、国内企业增加使用进口乳制品的因素,也跟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比较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有关。

  事实上,乳制品并非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品种。当前我国主要进口粮棉油肉蛋奶6大农产品,除乳制品外,每年还要进口6000多万吨大豆,接近1500万吨谷物,450多万吨棉花,450多万吨食糖,800多万吨植物油。

  由于我国地不足、水不够、资源环境压力大,为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适度进口是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国内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体现。专家认为,适量进口农产品可补充国内库存,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但要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防止个别品种集中大量进口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增收带来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国内市场价已全面高于国外产品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有些产品一度高于配额外进口到岸税后价。新世纪以来,猪肉、小麦、食糖、棉花国内外价格陆续开始倒挂,2013年7月大米、玉米国内价格开始持续高于配额内进口到岸税后价,2014年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呈现全面倒挂态势。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11月,大米、小麦、玉米3大谷物的国内外价差分别高达每公斤1.08元、0.58元、0.52元,均比2013年有所扩大。

  农业部市场司司长张合成认为,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资源紧缺、劳动生产率低和生产成本刚性上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直接原因是关税、补贴等农业支持保护措施不足。

  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而比较效益下降。一方面,农业已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2006年至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11.6%、11.6%、13.1%、12.0%。目前,农业生产成本还在上升。另一方面,农民种粮的净收益在下降。目前农民每亩地的净收益只有682元,比上年下降2.4%。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只占24.6%。农民净收益在减少,生产积极性自然上不来。很多农民感叹,“辛苦种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

  同时,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措施不足。据世界银行测算,2013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增加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4%。但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平均关税只有15.2%,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62%,而且放弃了贸易特殊保障机制,国内农业补贴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此外,近年来国际海运费用不断下降助推了国内外价差扩大。

  专家认为,在当前,价格倒挂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当务之急是综合运用配额管理、贸易救济、进口产品用途管制、检验检疫、“绿箱”补贴等手段,防止价格倒挂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守住农民收入、口粮生产能力、重要农产品供给三条底线。

  “从治本角度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张合成认为,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农业结构向市场紧缺产品、优质特色产品、种养加产销一体化调整,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和增值空间。尤其要以品牌为引领促进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方向转变,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