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两型社会视角下城乡统筹发展的重新审视

发布于2024-12-23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一、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农业社会的均衡状态被彻底打破,整个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化和全面转型之中。基于这样的现实基础,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系列挑战。

  1.优质资源向城市转移。县域是“三农”问题的发生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城乡统筹应从集约用地的原则出发,以县城与中心城镇为重点,在建设资金与用地指标上给予倾斜,着力增强县城、中心镇对产业、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能力。但是,现在城乡要素流向不合理、分配不公平,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对城乡资源的分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市场分配与政府分配。从两种分配状况分析,前者的分配固然很难做到城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后者的分配也未能做到兼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不公平性,突出表现在对经济发展考虑多,对社会事业考虑少;对物的建设考虑多,对人的发展考虑少;对近期发展考虑多,对持续发展考虑少。另一方面是资源流向不合理。突出表现在高素质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土地流失、农村金融资源严重不足等,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近几年大规模撤并县及县以下的机构和网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村资金被金融机构抽走,倒流进入城市,导致农村科技、信息十分缺乏及信息不对称。

  2.城市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工业反哺农业的核心内容是依靠集中在城市的非农产业所提供的税收,对农业予以支持,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必要的补贴,从而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农村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但由于转移的企业大都是低成本依赖型的“两高”(高投入、高污染)产业,缺乏技术改造升级的动力与资金实力,对于缺资金、缺项目、求发展的农村而言,便难免不出现以环境换发展,接受“两高”产业的简单转移。目前,随着城市治污力度加大,化工、炼焦、造纸等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向农村排放。农村生态环境本来十分脆弱,加之农村相关配套治污设施缺失、环保资金及人手严重不足,工业废水不经处理便肆意流入农田、河道。这种“污染下乡”带来的水源污染和土地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镇建设规划不科学。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的总体水平偏低,对城镇化发展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与城乡发展不协调加剧。城乡统筹发展要以城镇为依托,通过城乡互动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的城镇建设贪大求快。有的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城市攀比,出现了标准过高的问题,个别地方甚至以形象工程、大拆大建等方式推进小城镇发展,甚至脱离实际片面追求做大、做优、做美,忽视产业发展,增加了发展成本,影响了农村发展。二是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一些地方把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发展小城镇的数量上,盲目扩乡并镇,甚至有的地方盲目设立开发区,造成了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二、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理念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以城市工业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以城带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城乡统筹的推进与发展,务必需要理念、思维与行为的同步革新。那么,在“两型”背景下城乡统筹发展应具有哪些新理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发展“两型”产业激发城乡活力。发展与代价的问题,是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面对的重大抉择。著名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作了一个倒U型曲线假定,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改善。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时至今日,我们没有理由重蹈覆辙,并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依靠资源和能源投入型的产业,都面临着水、电、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环境治理投入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上涨。企业投资经营成本的节节攀升,最终将导致以往的市场优势完全丧失。产业的生命周期性客观上要求这些类型的产业转移到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劳动力条件等相对较好、生产经营成本较低的乡镇地区。但这样一来,一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非“两型”产业便以一种低层次的方式,转移到乡镇,直接掠夺农村的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洁净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这是典型的“高代价转移”,最终将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转移。因此,不论是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还是乡镇培育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都要充分考虑地区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2.以“适度均衡”协调城乡发展矛盾。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遵循的是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的基本思路,工业发展以及城市文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从而导致了我国现代化工业和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要素通常向最大效益区聚集,与工业相比,农业在更大的程度上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的约束,这种先天不足的劣势,导致其依靠自身难以积累生产所需的大量资金。于是,在政策及市场的双重力量支持下,出现了农村收入水平、生活消费水平、文化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不均衡发展,致使城乡“同病不同医”、“同命不同价”、“同人不同业”的局面。而传统农业部门无论在人员素质、物质装备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方面均落后于现代工业部门,城乡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注重适度均衡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国已具备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我们应从科学发展观出发,采取适度均衡的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使农民和市民均能分享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而带来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增加的好处。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