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大力发展需求导向的智慧农业

发布于2024-12-04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12月13日,第二届中国农谷论坛在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

  12月13日,第二届中国农谷论坛在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社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智慧农业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专家学者们认为,智慧农业发展前景广阔,要加强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需求导向的智慧农业。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贺立源对限制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近几年,以硬件、软件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先导,借助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政策的推动,以物联网为支撑的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行业间利润水平、投资回报率相差较大,二是基础信息及其支撑体系缺乏保障,三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先进技术要相互适应才能协调发展,不是说技术越先进效益就越高。他认为,要让智慧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农业生产的灵魂,关键是要有适当的经济回报,这样才能逐步推进,最终形成与农业产业化配套发展的局面,智慧农业才能被农业主动接受并大范围推广应用。他还提出,在关键传感器种类缺乏的条件下,加强来自农业内部的基础信息采集,是实施智慧农业的前提,否则工程实施后,受益方只是工程的承包商和设备的生产商。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马才学提出,要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智慧农业建设。他认为,农牧业物联网建设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畜牧业的信息化、产业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农业物联网技术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具有基础薄弱、一次性投入大、受益面广、公益性强的特点,迫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在“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创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物联网全面发展。目前智慧农业发展各个环节中专家系统建设是一个瓶颈,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中国农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梁小青在论坛上介绍了湖北省级战略“中国农谷”核心区——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示范区、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业生态旅游区、农产品生产加工集聚区”现代农业的“四区”之路,加快建设“智慧农谷”的情况。同时他结合多年实践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目前很多地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动力基本上是靠供给推动,存在崇尚技术拜物的倾向,一些地方的政策设计、科学研究与农民诉求有差距。他提出,要发展需求导向的农业信息化,当前尤其要注重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三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对信息化的需求。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必须作用于生产过程,以便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更价廉物美的农产品,他认为目前对生产环节在农业信息化政策中的地位重视不够。他还呼吁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育,尤其要培养更多既懂农业、又通晓信息化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高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待遇。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信息中心主任熊本海从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领域的应用情况阐述了自己对智慧农业的理解。他认为,目前基于畜牧业的物联网缺乏关键技术及产品,应用规模小、分散,没有形成“感知-传输-控制”的应用闭环,同时缺少成熟的技术应用模式和商业运作模式,政策护持力度不大。熊本海建议,要将畜牧业的专业需求与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结合起来,形成物联网解决方案,使信息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位耀光在会议上介绍了欧洲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情况。他认为,欧洲国家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精细化管理、电子化交易、系统化物流发展模式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欧洲,生产经营的信息化责任主体是农场主,管理与服务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由政府部门提供平台和规则,负责引导与监管,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