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粮食托市收储显现副作用 专家动议改变补贴方式

发布于2025-01-22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事关农业,这种官方的重视方式将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观念进行了具体表现。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虽然有连续多年的丰收,但国家在粮食问题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事关农业,这种官方的重视方式将“民以食为天”的中国观念进行了具体表现。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虽然有连续多年的丰收,但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并没有丝毫松懈。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安排中,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按照规定,国家每年在粮食播种前公布水稻、小麦等最低收购价政策,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价时,由国家指定的粮食企业——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文简称“中储粮”)以最低价进行收购,以此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农民利益。

  但这种旨在保证粮食安全,保护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近年不时面临争议。一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储备率过高,导致海外粮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削弱了中国粮食的竞争力;而且现有的托市收购方式无益于提高种粮效率。

  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也正在对收储制度进行探讨,以应对市场与政策“水土不服”的局面。

  多方影响

  “由于稻强米弱,玉米、大米加工业出现了普遍亏损局面,在东北出现了大面积的停产,开工率严重不足。”国内大型的粮食加工企业之一的益海嘉里副董事长穆彦魁公开表示。

  穆彦魁遇到的状况是,2013年和2014年,在大米主产区,“收储一开始的两个月之内水稻全部进入国库。”

  “因为国储的价格比较高,种植者、农户、农场都愿意卖给政府的储备库,所以在一两个月之内,基本上水稻全部收完了。”穆彦魁认为,很快加工厂就会面临无稻可收的局面。“据我了解,去年是两个月,今年刚开始不到一个月时间,市场上80%的新水稻已经没有了。”

  但是,对于在粮食市场流通中担任主要角色的加工企业,“短期内筹措不到资金,收不到这么多原料,所以面临着下一个年度无粮可加工的局面。”这种局面甚至引起价格倒挂。

  “大家可以看看现在的大米市场,加工企业几乎都停产了。”穆彦魁说。

  对于国家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执行主体中储粮而言,算经济账并不划算,这是一笔“入不敷出的投资”。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2014年9月15日联合下发今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通知,其中,中晚稻最低收购价以国标三等中晚稻为 标准品,其中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市斤1.38元,粳稻每市斤1.55元,每斤分别比去年高0.03元和0.05元;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市斤 0.02元掌握。

  最低收购价是指承担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价。而每年中储粮轮储的陈化粮价格要比当年的收储价格每吨便宜400元左右,但是中储粮拍卖陈化粮的情况并不乐观。

  “即便是便宜也很少有人买。”中储粮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市场行情不好,陈粮卖不出去,我们自己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陈粮之所以难卖的原因是,“消费者普遍喜欢吃新米。”

  数据显示,近期安徽计划销售2013年早籼稻66567吨,全部流拍。湖北计划销售2013年早籼稻39857吨,全部流拍。湖南计划销售2013年早籼稻149141吨,实际成交2356吨,成交率1.58%。江西计划销售2013年早籼稻246059吨,实际成交1008吨,成交率0.41%。

  实际上,在储备过程中,中储粮也投入了巨大的投资,“现在,在仓储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科技,比如充氮气、空调调温等。”前述中储粮人士表示。

  “但是,放了两到三年的陈化粮市场也不认可。”穆彦魁表示。

  此外,目前市场上有90%左右的储备粮在中央储备库中进行管理,其他粮食委托商业储备机构进行储备。

  “中央储备的储备环境最好,其他商业储备库的粮食不及中储粮自己的储备库,陈化粮销售更加困难。”国内另一大型粮食央企内部人士表示。

  在记者历次采访中,中储粮管理层多次表示,国家对中储粮的负责人也是存有考核的,而考核储备粮的亏损就是考核内容之一。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