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小麦实现“十一连增”不意味我国粮食问题已经

发布于2024-11-21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24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在发言中回应一些欧美国家鼓吹的中国粮食威胁

 

  24日上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举办的“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在发言中回应一些欧美国家鼓吹的“中国粮食威胁论”说道: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造成威胁,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今年小麦实现“十一连增” 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说,中国今年小麦实现“十一连增”、秋收即将全面展开,尽管局部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但总体上看,今年还是一个丰收年。他说,今年“大国基础—中国农村发展金秋报告会”,将粮食安全作为首场论坛的主题,这充分体现了新闻宣传部门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关注苍生饱暖的民本情怀。

  毕美家谈到,我国的粮食问题非常敏感,不仅国人关注,而且还备受世界关注。早在1994年,美国人布朗先生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时隔20年后,他又发表了《世界能养活中国吗?》的文章,再次吸引世界眼球,一度使“中国粮食威胁论”甚嚣尘上。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了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用以上铁的事实,响亮回答了布朗先生的疑问。应该说,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造成威胁,而且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毕美家说:“在我心中,至今有一个解不开的结:一些欧美国家,一方面声嘶力竭地鼓吹‘中国粮食威胁论’,说中国要养活其庞大的人口,必然要到国际市场抢购粮食,世界粮价将会上涨,一些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吃粮将越来越困难;而另一方面,他们的农业部长来北京,又都千方百计向我们推销粮食、肉类、奶类等。这是不是在演双簧戏!”

  我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加大

  同时,毕美家指出,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实现粮食“十连增”,今年又是丰收年,有望“十一连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粮食已经过关了。他说,事实上,尽管粮食连增产,但我国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加大。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越来越大的资源约束,土地每年减少数百万亩,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恶化,水资源日益短缺,农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等等。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总量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1.4万亿斤,在粮食产量已经达到1.2万亿斤这个高水平的基础上,如何保持每年300多亿斤的增产,其难度如同跳高运动员,跳得越高,提高的难度就越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对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重点抓五方面工作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面对严峻挑战,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明确提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的“二十字方针”。我认为,只要我们坚定“三个自信”,进一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好农民务农种粮、科技人员和各级干部支农抓粮的积极性,改革创新,综合施策,就能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主动权。作为粮食生产主管部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部门的天职,我们将与有关部门一道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重点是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守住耕地红线,努力提高土地质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尽管第二次国土详查,耕地的账面数字增加了2.03亿亩,但实际并没有增加,这些耕地也一直都在耕种,只是过去底数不清,现在比较清楚了。习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文物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积极探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严守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和14亿亩谷物播种面积的底线。同时,要下大力气提高土地质量。目前,我国耕地中,中低产田占了2/3。因此,我们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到2020年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项目、保护性耕作等,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

  二是提升科技水平,努力挖掘增产潜力。邓小平同志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年,我国每年都发生很多自然灾害,但粮食生产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其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农业装备水平提高了,尤其是科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路子,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好儿有好娘,好种多打粮”。重点是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稻单产已接近1000公斤。积极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粮增产模式攻关,推进关键技术入户到位。比如,齐齐哈尔市在玉米种植上大面积推广使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每亩增产30%-50%,用水量节约85%。通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2013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比10年前提高27个百分点,潜力仍然很大。现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了,但玉米、水稻机械化生产还有差距。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长远看,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发展。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近90多万家,依法登记农民合作社近120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万多家,各类公益性服务机构15万多个,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按照投入产出规律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适应经营主体发生的变化,努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如,大力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据一些省份的典型调查,与农民自防相比,每亩稻田可减少农药用量20%左右,降低用工成本38元,挽回稻谷50斤,节本增效100多元。再比如,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农机合作社,通过实施农机、农艺和规模经营相结合,玉米、马铃薯亩均分别增产200斤和700斤。

  四是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们加入WTO,目的就是想借助世界市场,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全球的粮食贸易量大约在5000-6000亿斤,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我们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适度进口,重点是做好品种余缺调剂和年度平衡调节。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品种的多样化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供给不足,需要适量进口进行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工业原料,也有一定量的进口。

  五是认真做好节约粮食这篇大文章。国家粮食局长任正晓在亚太经合组织农业和粮食部长会上讲,每年在运输、储藏、加工环节浪费的粮食都在700亿斤以上。也有研究单位认为,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可以养活2亿人。看到这样的数字,大家一定会感到触目惊心。我们要牢固树立“节粮就是增粮”的意识,新闻宣传部门应大力倡导“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理念,持之以恒开展“光盘”行动,号召全社会节粮。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草原和庄稼秸秆,积极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这样,既可解决牛羊肉供给不足问题,又可节约饲料用粮。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