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夏粮十连丰背后存隐忧靠肥料增产耕地质量恶化

发布于2025-01-21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夏粮十连丰背后的隐忧 国家统计局官网7月12日公布,201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3189万吨,比2012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其中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比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201

  夏粮十连丰背后的隐忧

  国家统计局官网7月12日公布,201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3189万吨,比2012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其中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比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2013全国夏粮总产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十连丰”。

  近十年来,由于中央重视、政策得力,“增产”“丰产”成为农业关键词。不过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粮食等农产品供需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仍然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谷物进口量比上年飙升了156%,达1398万吨,约占国际贸易量的5%。其中,玉米进口增幅逼近3倍,大米净进口增幅逾2倍,小麦进口增长近1倍。

  当然,相对于我国每年谷物5.2亿吨的消费量,进口所占的比例不高,为2.7%,显示我国粮食供给状况仍处于安全水平;但也正是如此巨大的消费量,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长期巨大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告诉记者,我国目前耕地产出的粮食刚刚够用,为了稳产高产,耕地没有轮作休息的时候,长此以往,耕地地力堪忧。

  农业专家介绍,作物产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基础地力,一个是水肥管理。国外农业产量中,基础地力(土壤本身肥力)贡献率可达70%左右,而我国平均只能达到50%左右。我国土地瘠薄化的态势可见一斑。

  天天种地的农民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他们说,过去种的地多肥啊,犁出来的土黑黝黝的,就像能冒出油来,现在这样的地到哪找去?地是越种越黄,越种越瘦……

  地力不足,肥力来补。于是我们看到,每到春耕时节,各地农资市场的化肥都堆得一座座小山似的。统计显示,我国耕地不足世界的10%,却使用了全世界1/3还要多的化肥。过量施肥看似保住了产量,却进一步恶化了耕地质量,终究难以持续。

  基层农业专家告诉记者,十年前,一些地方肥料、粮食投入产出比为1:5,即投入1块钱的肥料可以增产5块钱的粮食。但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到1:1甚至更低。这表明,农业生产不再因为化肥用量增加而线性上升,单纯依靠化肥增产的路子正越走越窄。

  不唯耕地资源如此,水资源瓶颈也愈发显现。在华北平原等地,由于地下水超采,已经形成了不少地下水漏斗区,农民打井灌溉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持续“增产”“丰收”的压力,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只会更加严峻;而实施多年的农业补贴政策,其鼓励农民生产的效果又正在减弱。

  近年来,说到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势,原因首推各项农业补贴。从2004年至今,我国陆续推出和完善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粮食连续增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随着农资等投入品价格、农民外出务工工资的迅速上涨,农业补贴即使每年都有提高,但在农民收入和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还是呈现“双下降”趋势,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粮食增产的调动效应也不如政策刚推出时那么明显了。

  另外,由于目前土地流转现象频繁,许多实际耕作土地的农民无法得到补贴,补贴成了农民基于承包地所享有的收入型福利。这又让刺激生产的政策初衷打了折扣。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粮食虽然实现了“九连增”,夏粮又紧接着实现了“十连丰”,但农业生产的基础依然薄弱,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由于连续的增产而显出更多隐忧。一些长期采用的增产举措面临考验,农业生产方式亟待实现根本转变。

  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来提高产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还相差约20个百分点,农业发展依赖水土资源消耗、靠天吃饭的局面需要尽快改变;同时我国70%左右的农田仍是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单产还可以提高20%以上。

  二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增加农业发展的活力。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条件、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的现代化,还包括农业生产主体、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只有按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不断强化和完善农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才能持续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农业发展的活力。(记者高远至)

  新闻链接

  国家统计局官网7月12日公布,201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3189万吨,比2012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其中冬小麦产量11567万吨,比上年增加148万吨,增长1.3%。

  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758.8万公顷,与2012年基本持平;冬小麦播种面积224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5万公顷,微降0.2%。11个夏粮主产省(区)1播种面积增加4.1万公顷,其中,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新疆7省(区)共增加17.9万公顷,主要是减棉减油增麦所致;河北、山西、四川、陕西、甘肃5省减少13.8万公顷。

  单产水平提高。2013年夏粮单产达到4781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71公斤/公顷,提高1.5%;其中冬小麦单产达5154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76公斤/公顷,提高1.5%。

  主产区大多增产。11个夏粮主产省(区)7个增产,4个减产。增产的省(区)中,湖北增产54万吨,江苏增产52万吨,河北和河南各增产49万吨,新疆增47万吨,山东增产40万吨,安徽增产37万吨,合计增产328万吨;受干旱影响,陕西减产49万吨,甘肃减产42万吨,山西减产29万吨,四川减产12万吨,合计减产132万吨。

  在非主产省(市、区)中,除北京、上海、重庆、云南、宁夏有所减产外,其他地区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夏杂粮增产明显。2013年夏杂粮播种面积达到514.9万公顷,比2012年增加4.5万公顷,增长0.9%;夏杂粮产量达到1622万吨,比2012年增加47万吨,增长3.1%。杂粮增产量约占夏粮增产量的四分之一。特别是西南地区及广西利用冬闲田扩大马铃薯播种面积5.7万公顷,增加产量近34万吨。

  扶持政策效果明显。为保障粮食生产,中央财政及时下拨2013年粮食直补款项,各地都在第一时间发放到农户手中。针对夏粮生产,中央财政拨付17亿补助资金用于冬小麦后期的“一喷三防”(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另外还安排8亿元病虫害防治经费,其中安排1.5亿元专门用于苗期病虫害偏重发生的100万公顷小麦防治,这些都对夏粮增产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主产省多数区域气候条件正常。去年秋冬播期间,我国绝大部分冬麦区土壤墒情较好,小麦出苗情况好,苗齐苗全。北方麦区入冬后气温下降平缓,小麦抗寒锻炼充分,壮苗越冬;开春后气温回升平缓,小麦分蘖充分,分蘖数与往年比有不同程度增加;5月以来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小麦干物质积累。南方麦区湖北及江苏、安徽中南部,光温水匹配明显好于常年,对小麦增产十分有利。

  小麦病虫害偏轻发生。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病虫害今年普遍偏轻。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全国小麦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比上年减少85.2%;条锈病累计发生面积减少51.7%;蚜虫累计发生面积减少22.3%;麦蜘蛛累计发生面积减少9.6%;吸浆虫累计发生面积减少13.2%;纹枯病累计发生面积与上年持平。

  部分地区因灾减产。西南、西北(除新疆)及山西由于夏粮生长期降水量较常年普遍偏少3~4成,局部地区超过5成以上,造成旱地小麦减产较多,山西单产下降近10%,甘肃下降近9%,云南和陕西下降近8%。但由于这些地区占全国的比重较小,总体上没有影响全国增产的趋势。

  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山东西南部地区,受4月冻害及5月底强降雨引起倒伏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减产。

  111个主产省(区)包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