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一带一路”:农业食品产业发展新机遇

发布于2025-01-25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覆盖世界三分之一的主权国家、涉及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倡议。实现这一宏大经济愿景,光靠中国一个国家是完全不可能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覆盖世界三分之一的主权国家、涉及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倡议。实现这一宏大经济愿景,光靠中国一个国家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凝聚沿线各国的共同努力,携手共进,朝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目标相向而行。这就需要各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对话交流,增信释疑、凝聚共识,增加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和认识,为共建“一带一路”建立政策沟通机制,为深化合作奠定民意基础。

  第一,“一带一路”是一个关于区域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其核心是开放包容。所谓开放,就是不能排他,不能歧视。目前世界上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自由安排大概230个,但任何一种FTA或RTA,都具有类似的特征,其成员能够分享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所创造的增长新机会和贸易转移效应。但是,其他非成员被排除在外。

  “一带一路”将消除这种排他性和歧视性。参与建设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只要有意愿,均可参与共商共建共享。

  尤其是,与其他许多区域合作安排不同,“一带一路”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不设前提条件,不刻意强调参与国家都需要遵照同一个标准。

  第二,“一带一路”是区域合作发展机制的创新和探索,其根本是合作共赢。从合作内容与方式看,“一带一路”明确三个共建重点任务,一是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完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二是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三是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主要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来实现。

  从合作路径和机制看,“一带一路”倡导的是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大国,也有小国,但各国不分贫富、不分大小,都是合作中的平等一员。

  从合作目的和方向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因此,“一带一路”的合作主要是南南合作。必须加快这些国家的发展步伐,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各国实现共同繁荣进步。最终要通过推进沿线国家之间全方位务实合作,形成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第三,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共同应对困难、促进增长合作提供新机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美国等个别国家已经进入复苏通道,但大多数经济体,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仍然不同程度地陷于结构性矛盾之中,经济增长迟缓。共建“一带一路”,将为世界共同应对困难,实现经济增长带来新机会。

  一是将激活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合作领域,契合亚欧大陆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亟需升级改造。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仅本身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内各国的经济,更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为区域各国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促进贸易、投资与产业合作。沿线国家不同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将相关国家的资金优势、产能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就能够转化为巨大的区域合作优势,将加快扩大沿线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促进产业升级。

  三是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一带一路”合作,探索的是南南合作、南北合作以及三方合作等新模式、新实践,是对传统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沿线国家分享经验、互鉴互学。

  第四,共建“一带一路”意义重大。一是将推动中国构筑东西互动、南北互通、陆海统筹、内外一体的开放新格局,将促进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一体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是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新动力。“一带一路”建设将欧亚大陆的两端,即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联接起来,带动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的发展,促进形成一体化的欧亚大市场,并辐射非洲等区域。“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和推进措施的实施,必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三是将促进亚欧非区域发展和人类和平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肩负的使命是促进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发展,这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也是为人类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是有利于优化和创新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既能够缓解当今全球治理机制权威性、有效性和及时性难以适应现实需求的困境,也能够满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要求变革全球治理机制的呼声需求;既有利于以新的形式使欧亚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又有助于相关国家携手应对贸易保护、气候变化、贫困问题、极端主义等现实威胁,共同提供新的全球公共产品。

  第五,将为区域农业食品贸易投资创造新机会。减贫、保障粮食安全,仍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艰巨任务。目前全世界仍然有近8亿人口吃不饱;沿线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国家在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共建“一带一路”,将促进形成国际农业合作新格局、农业贸易投资新机遇以及全球农业治理新秩序,为沿线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农业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是有利于实现与周边国家农业资源的互补。通过实施新型国际农业合作战略,充分发挥相关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有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有利于解决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民增收问题,还能够扩大其农产品出口,增加全球供给。

  二是促进沿线国家农业食品产业的产能合作。通过农业食品的国际产能合作,把国内农业食品产业的价值链,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延伸到境外,形成覆盖“一带一路”区域的农业供应链,逐步促进沿线国家农业食品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既符合沿线国家的利益,也是中国国内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建立农产品市场互惠机制。在“一带一路”倡导的区域合作框架下,如果能够逐步建成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将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安全、稳定的区域农产品市场体系,使各个国家都能平等、安全分享经济发展、农产品市场增长带来的利益。

  四是实现沿线国家农业发展共赢。亦即,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共同受益、共同发展。

  例如,目前中国粮食进口主要来自北美南美,从周边、沿线国家进口相对较少。但是,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潜力非常大。如中南半岛的老挝、柬埔寨、缅甸。我们曾经根据调研做一个测算,只要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一点力度,这三国的大米出口潜力可以新增2000万吨。而目前全球大米贸易量只有3500万吨。这实际上颠覆了过去的一个说法,即全球大米贸易有限,如果说这是农业资源的限制,还不如说是大米有效需求不足所致。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在目前农业资源严重超载、环境代价高昂的情况下,粮食缺口仍然达2500多万吨。若“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农产品市场,则可考虑将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的农产品市场对接起来,建立新型粮食保障体系。西南地区则可退出超载的耕地等资源,真正实现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南半岛则可利用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产品市场,推动其现代农业发展。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