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打造五环产业链重构农业新业态

发布于2025-01-19 来源:农讯网: > 资讯 作者:未知
导读: 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使许多行业不断生成新的业态。一些行业可能一夜消亡,一些行业也可能一夜崛起,顺丰快递让邮政乱了方寸,支付宝让银行如临大敌,电商让商场惊慌失措,嘀嘀、

 

  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使许多行业不断生成新的业态。一些行业可能一夜消亡,一些行业也可能一夜崛起,顺丰快递让邮政乱了方寸,支付宝让银行如临大敌,电商让商场惊慌失措,嘀嘀、快的让出租车公司晕头转向,3D打印让传统制造业命悬一线。农业产业的业界革命也在悄然发生,重构新业态已成趋势。而新业态的重构,关键在于打造“五环产业链”,在价值链的作用下形成农业利益共同体。

  产业链就是一种产品与相关联的上下游产品的总和。产业链的形成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微,交易活动越来越复杂,一个企业难以应对,便分离出若干专业,这些专业环节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运行,环环相扣,上游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相互进行价值交换,从而使产业价值最大化。当产业链某一节点的效益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其他关联产业相应发生倍增效应,产生的效益不是各环节效益的物理累加,而是化学反应。

  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四个维度,产业链就是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各环节的利益共同体。这种“对接机制”是一只“无形之手”,操控左右着产业链的兴亡盛衰。产业链的类型分为接通型和延伸型。农业新业态就是打破农业只在一产中做文章的旧格局,使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加销互促,并延长产业链,开发农业旅游业,构建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产业形态。农业新业态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种养加销旅”五大环节,打造这条产业链当务之急需要一面完善各环节自身,一面把各自为战的诸多环节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并不断延伸开发,拉长链条。

  一、优化种植业

  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一连增”,达到12142亿斤。粮食呈现出“生产、库存和进口”三增状态。李克强总理指出“近些年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仓容紧张,财政负担沉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摆脱长期与“不足”作斗争的困境,正在向着与“过剩”作斗争的方向渐次演进。在这种情势下,农业必须因时而变,化“以粮为纲”为适应需求。种植业处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是下游环链延伸开发的主要依托,种植业应根据现代化多元文明的多种需求着力优化结构。

  1、适应人类生活需求优化结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种植业也应适应这一变化做出调整优化。尽管我国已有棉花、油料、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七种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结构性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一是毫不放松粮棉油糖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我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自给能力达到100%。同时,应积极扩大大豆、杂粮、薯类等其他作物生产面积,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和产业化。稳定发展棉油糖生产,巩固新疆棉花、广西和云南甘蔗、长江流域油菜等传统优势区域生产能力,确保一定的自给水平(1995年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2014年大豆自给率已降到14.6%,进口7000多万吨,自产只有1200万吨。1992年,广东蔗糖产量第一,1992年后广西第一,广西109个县超过80个种甘蔗,其中50多个县都办有糖厂,蔗农有2600多万人。2012年中国糖产量1178.8万吨,这一年总消费量1403.92万吨,原是供不应求,但进口量高达374.7万吨,造成过剩供应149.58万吨。2013、2014年同样如此,如不救糖,中国蔗糖会像大豆一样全军覆没)。二是协调抓好瓜果菜花。瓜果菜花属于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显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具有营养保健观赏功能的特色瓜果菜花需求越来越大。中国的瓜菜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60%~70%,尤其反季节瓜菜世界第一,塑料大棚、地膜覆盖被称为“全国山河一片白”。中国大棚占世界87%,水果、花卉消费正在由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向家居日常消费发展。中国苹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达近4000万吨,创下了自1991年至2013年连续22年大幅增长的记录。近年来,中国人均鲜苹果消费量达13.2公斤,超过世界8.2公斤水平,预计2018年人均将达到15公斤。中国花卉种植已达130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1/3,专业市场3500多个。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种植增长了50多倍,销售增长了90多倍,出口增长了300多倍,正向赏、食、药的功能开发。当前应适应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瓜果菜花优质品种,发展早、晚熟品种,提高均衡上市能力。发展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巩固提升南菜北运冬季瓜菜生产能力,发展西部特色高原蔬菜,保证区域和季节均衡供应。加强鲜切花的保鲜、盆栽花卉的栽培与繁育等关键技术攻关,引进国外先进种球繁育和技术设备。

  2、适应养殖业需求优化结构。加大饲料粮和饲草生产,从1990—2012年,我国人均口粮消费下降了16%,肉蛋奶消费上升了226%,预计到2030年,我国饲料粮消费将达到口粮的两倍。我国牧草和饲用植物种类6400多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可以满足各类不同气候、土壤、光热、水分条件的自然资源进行绿色营养体的生产。即便是不利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土地,也可以用来种植适宜的牧草和饲用植物。要改变粮比草好的种植观念,苜蓿营养蛋白是粮食的3倍。有专家建议我国从东北至西北的“镰刀弯”地区,可推广饲料粮种植,实行草田轮作,一个轮作周期3~4年,就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23%~24%,每公顷土地可增加氮素100~150公斤,在不增施肥料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后作粮食产量10%以上。同时,低中产田、农闲田、林果隙地、南方草山草坡都是发展草地农业的优势选择。我国低、中产田面积8000万公顷,农闲田面积近990万公顷,各类疏林、茶林、果园隙地148万公顷,目前已利用种植牧草的面积不足10%。如果将上述各类土地的10%用于种植优良牧草,在不影响原有生产力的同时可以增收牧草干草1亿吨,按照平均10公斤牧草干物质转化1公斤牛羊肉计算,可增加生产约1000万吨牛羊肉。此外,我国还有1亿公顷的草山草坡。这些草地农业的产出相当于增加了1亿亩耕地良田。

  3、适应工业原料需求优化结构。抓好特种作物种植,满足工业原料需求。一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目前,我国生物乙醇生产企业只有4家,而美国有几百家,对玉米的消耗量很大。针对我国目前玉米库存较大的情况,加大对玉米转化技术的开发力度。同时,重点在“三北”地区的半荒漠化区、沙区等边际性土地,结合生态建设,建设以灌木林为主的木质能源林基地;在东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区开展甜高粱规模化种植;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种植薯类作物以及芭蕉芋、葛根等植物;在海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河北、安徽等地建设油棕、小桐子、黄连木等油料植物种植基地;加强富油藻类培育技术研发,开展藻类原料培育工程。二是支持医药等原料种植。大力发展医药、化工、食品、酿酒等工业的原料生产,鼓励企业建立“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4、适应绿色化发展需求优化结构。构建绿色化可持续增长模式是提高种植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好湿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西北地区防风固沙能力。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东北黑土地初开垦厚度达到1米多,现在只有30~40厘米,且每年以1厘米左右的速度流失,因此亟待保护。恢复江南水田,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81%的淡水资源集中在长江以南,江南水田的含水量相当于长江三峡储水量。近年来,江南地区水改旱,水田调节气候的功能大大下降。同时,大力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安全投入品、物理技术、信息技术,着力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规模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和耕地质量建设,在控肥、控药、控水上狠下功夫,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生产应以追求生态绿色有机为目标。到2020年,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总之,既要适当运用西方现代农业集约、高效、快捷的后发优势,又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生态农业绿色、有机、循环的先发优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二、调整养殖业

  农作物副产品及其废弃物是养殖业生产的主要原料,种植业的丰歉直接影响养殖业的发展。而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由8:1:1向4:3:3的转变,作为肉蛋奶源头的畜牧业越来越突显出保障食物安全的特殊地位。但当前我国养殖业发展中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效供给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牛奶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今后一个时期,居民主要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二是养殖业发展受到的约束和限制越来越明显。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出于环境保护考虑,禁止、限制畜禽养殖的现象越来越多。水产业受生态环境影响,自然生产能力大大降低,上世纪50年代,长江捕捞量达50多万吨,而近年只有几万吨。三是产业受到国际严峻挑战。我国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种的规模养殖比重偏低,生猪、白羽肉鸡、奶牛、肉牛等畜禽良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由于国内外价格差异大,近几年,我国牛羊肉进口快速增长,我国牛肉年消费900多万吨,其中进口(含走私进口)200多万吨。牛奶年消费5000多万吨,自产只有3600万吨,进口量占用奶需求量的近1/3,按照国内泌乳奶牛平均单产6吨计,进口乳品折算原奶相当于230万头泌乳奶牛的年产量。要解决我国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问题,有诸如科研、投入等事关长远的硬约束,也有思路、方法等事关当前的软约束,思路一变天地宽,方法一改成效显,当前应着力于五个调整。

  1、调整粮猪农业,优先发展草食性畜牧业。中国肉类食物以耗粮型为主,草食性牛羊为副。我国牛羊肉产量与猪肉产量之比约1:5,而美国为6:5,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消费习惯形成“粮猪”农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90%以上肉类产品是由饲草转化而来,中国只有6%~8%。因此,应适度调整生猪养殖业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食草性养殖业,这不仅可改变中国人脂肪超量的膳食结构,减少人们由肥胖带来的种种疾病,还可改变人畜争粮的现状。

  2、调整种养分离,大力发展农牧结合型农业。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的循环农业,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通道,促进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既解决畜禽“进口”的饲料问题,又解决“出口”的粪尿问题。应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发展草牧业,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积极推进饲用粮生产,在粮食主产区,按照“以养定种”的要求,积极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等,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支持畜禽养殖主体建立种植基地,消纳粪污。鼓励把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与沼气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广有机肥生产加工利用,使种养在良性循环中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3、调整养殖方式,最大化利用种植业副产品和废弃物。人吃植物果实,动物吃根茎叶,人畜粪便还田作为农作物肥料,这是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链分配规律,不可逾越。从牛羊养殖实践看,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每天必需,牛羊需求为自身体重的2.5%,一头肉牛两年出栏需要消费5吨秸秆粗饲料,一只羊当年出栏需要消费500公斤秸秆粗饲料,因此,秸秆养畜前景广阔。不当养殖方式,不仅造成人畜争粮,而且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现在奶牛饲养精粗饲料比为6∶4,如调整为3∶7,则奶牛生命周期和生育能力会大大提高。不当的饲料配比,严重制约奶牛的发展,从而影响市场供给,不得不大量进口奶制品。(下转84页)(上接79页)因此,国家应出台激励政策,畜牧养殖企业、大户和合作社利用小麦、水稻、玉米秸秆达到一定比重,可享受秸秆利用奖补政策,把畜牧养殖专用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稳定草原地区草食性畜牧业发展,鼓励农区、半农区加快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推进肉牛、肉羊、奶牛规模化养殖,加快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发酵技术,扶持发展一批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千方百计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4、调整养殖结构,丰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求。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养殖传统,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既要稳定猪禽生产,又要大力发展牛羊,还要积极发展鱼虾蟹等水产品。生猪和家禽生产应向粮食主产区集中,以提高农作物及副产品和废弃物的转化率。奶牛养殖仍以北方为主,加快南方发展,充分利用南方秸秆资源。肉牛生产以牧区与半农半牧区为主要繁殖区,粮食主产区集中育肥,努力提升养殖效益。肉羊生产坚持农区牧区并重发展,绒毛羊养殖以东北、西北地区为主,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水产养殖一面要保护生态、净化水体,一面限制江河筑坝,保持生物链不致断裂。湖北是四大家鱼产地,三峡大坝一筑,鱼苗产量由原来的200亿尾骤降到2亿尾。美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为解决生物链问题正在有计划拆坝,年拆50~60座,我国却大力推进筑坝。

  5、调整养殖视野,大力开发微生物产品。世界许多国家正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培育,加速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仅生物医药2013年全球产值已达199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4979亿美元。2013年,全球生物制造规模达1700亿美元,美国农业部预测,到2025年占22%的全球化学产品将由生物类原料制造。经合组织预测,到2030年,将有35%的化学品和其他工业产品来自工业生物技术。中国面对生物经济的迅猛发展,拟采取弯道超车,到2020年总产值将达1万亿到1.1万亿的规模。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动植物研究利用较多,而对微生物这一生态系统中的幕后主角关注不够,开发利用远远不足。应调整思维,变开发利用传统的动植物资源的“二维农业”为开发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的“三维农业”。有关专家把微生物农业归纳为六大方面。一是微生物饲料,二是微生物肥料,三是微生物食品,四是微生物农药,五是微生物能源,六是微生物环境保护剂。充分开发利用微生物农业的六大功能,使微生物由“微”变“伟”,与动物、植物受到同样重视,应是21世纪农业的新领域。

  三、提升加工业

  种植业、养殖业共同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农产品加工业是以人工种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农产品加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保障国民营养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更是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枢环节。到2014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57万个,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4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十五”的1.1∶1,提高到目前的1.7∶1左右。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品增值率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值不足两倍,发达国家是5-8倍。我国的果蔬加工业产值与原料产值之比为0.43∶1,而发达国家则增值在3倍以上。二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据估计,仅植物纤维资源,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可以综合利用。而目前这些资源不仅开发转化的比例极小,甚至成了环境污染源。从加工产品的品种类别来看,种类较小,且品种单调。以专用面粉为例,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而我国仅为20种左右。食用油方面,日本专用油脂达到400多种,而我国仅为几种。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低。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科学储备和技术支撑,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技术应用较少。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这是我国农产品加工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建设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头戏。

  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国家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当前应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一面加强产品研发,一面加强产业构建,应制定一个政策性文件,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出部署,尤其是针对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应谋划构建四条加工业产业体系,即粮食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畜牧及水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林木及林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加工业产业体系。要捡回来农业的另一半,6亿吨粮同样产出6吨秸杆的干物质。

  其次,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应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线,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主食加工、新业态新模式、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品牌战略、加工园区和主产区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引导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

  第三,大力实施“四品”战略。“四品”即品相、品质、品位、品牌。所谓品相,即产品的外观形态应有美感,应好看;所谓品质,即产品要保证质地;所谓品位,即产品要选准消费层次,针对高中低端市场分类生产。今天的服务已由大众服务、分众服务、小众服务发展到个性化服务,一人一个口味。品种要尽可能多,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尤其中产阶层消费,特点是新鲜感、个性化、不随流。注重小众产品发掘,附加值最高;所谓品牌,即为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牌子。网络时代就是品牌为王的时代。“品”字三个口,所谓品牌,就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在品味、品评、品鉴中共同树立起来的牌子。它发于感官,存于人心。人类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人以食为天,第一要“品”的牌子就是农业。因此,打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任务。应着力打造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洋草药正抢滩中药原产国、抢定标准、抢注专利、抢占市场,2014年洋草药在大陆销售50亿元,占国内中药销售的1%,青蒿素是我国唯一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用药目录的药物,但都被国外同类产品申请了专利,目前此药及衍生物年销售达15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有不到1%。中国的土生药,成了国外的摇钱树。德国有两千多个世界名牌,十多万种工业国际标准。日本有百年老店十万家,千年老店8家,中国至今尚无一家未曾中断的百年牌子。加工业产品的国际标准更无从谈起。美国《商业周刊》自2006年以来公布的世界品牌产品,中国1500多万家企业、170多万个牌子,至今无一上榜。品牌第一要重视的是食品安全,美国农业部原副部长、华裔专家任筑山称,美国食品由农业部下辖的食品安全检验局监管。如每个屠宰场都设一名检查员,全国8000个,检查员不批准就不能出厂,检查员完全独立,如在企业吃顿饭饭碗就丢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