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山东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措施

发布于2024-12-23 来源:农讯网: > 花卉园艺 作者:
导读: 山东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措施基金项目: 山东省农科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16YQN36)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助项目( CARS-...

山东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措施

基金项目: 山东省农科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16YQN36)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助项目( CARS-29-15) ; 山东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CXGC2016D01) ; 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资助项目。

葡萄适应性较强,在山东省各地区均有分布,截至2015 年底,山东省葡萄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产量为4. 25 万hm2,栽培面积为121. 6 万t,其中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约1. 94 万hm2,葡萄酒产量达到3. 92 亿L,约占全国的33. 8%,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省鲜食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为“巨峰”,面积约为7 300 hm2,第二主栽品种为“红地球”,面积约为4 300 hm2,第三主栽培品种为“玫瑰香”,面积约为4 300 hm2,其它栽培品种有“泽香”“宝石无核”“藤稔”“克瑞森无核”等;酿酒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为“赤霞珠”,面积约为4 600 hm2,其它栽培品种有“蛇龙珠”“霞多丽”“贵人香”等。

1 山东省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 1 葡萄栽培面积稳步扩大,优势产区逐渐形成目前全省已经基本形成胶东半岛葡萄与葡萄酒优势区和鲁中南鲜食葡萄优势区的格局。其中胶东半岛产区中烟台市是主要的酿酒葡萄产区,青岛市是鲜食葡萄主产区。鲁中南鲜食葡萄产区包括临沂、淄博、泰安为主的泰沂山区,以及济宁、济南、菏泽等黄河故道平原地区。

1. 2 品种逐渐多元化,结构日趋合理

随着人们对产品多样化需求以及市场价格调整,葡萄品种更新速度逐渐加快,极大促进了葡萄产业的发展。鲜食品种在仍以“巨峰”和“玫瑰香”等中熟品种为主的情况下,早晚熟品种比例逐年增加。早熟品种主要有“红巴拉多”“夏黑”“弗蕾无核”;中熟品种有“金手指”“巨玫瑰”“阳光玫瑰”等;晚熟品种有“魏可”“红地球”“克瑞森无核”“红宝石无核”等,通过不同成熟期品种的搭配,既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又延长了鲜果的市场供应期。位于胶东半岛蓬莱市的葡萄酒企业不断引进了约20 个特色酿酒品种( 如“小味儿多”“马瑟兰”“小芒森”等),通过试栽和酿酒已初步显现出良好的栽培适应性和酿酒风格特征。

1. 3 栽培模式呈现多样化,设施栽培发展迅速

目前全省的葡萄栽培模式不仅限于露地栽培,设施葡萄发展迅猛。设施葡萄主要分布在烟台、泰安、平度、济宁、高密、寿光、聊城等地。通过设施栽培,不仅扩大了葡萄的栽培区域,而且延长了葡萄的供应时期,提高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了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

1. 4 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以葡萄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逐渐增多

青岛大泽山葡萄节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主题,在充分宣传大泽山葡萄品牌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济宁市任城区将葡萄文化与运河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万亩”葡萄采摘观光园,成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以酿酒葡萄酒庄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卡斯特酒庄、君顶酒庄、青岛中国国际葡萄酒街等特色旅游已成为山东旅游的精品路线,成为了解葡萄酒文化、促进葡萄酒工业发展和拉动消费的重要渠道。

2 山东省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主栽品种单一,地域品种较少

目前为止,山东省鲜食葡萄品种仍然以“巨峰”“藤稔”和“玫瑰香”等中熟品种为主,早、晚熟品种相对较少,酿酒品种则主要以“赤霞珠”“蛇龙珠”和“霞多丽”为主,并且主要以国外品种为主,自有品种选育和推广程度不高。葡萄品种过于单一,销售压力大,价格优势不明显。近年来虽然不同地区和科研单位也在逐渐引进一些新品种,但总体而言品种更新速度仍然较慢,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示范推广效果不明显。由于没有科学的引导,果农在品种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出现一哄而上的无序发展局面,导致品种过于单一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因盲目发展而失败。

2. 2 栽培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果实商品化程度不高

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鲜食葡萄的种植仍以一家一户的单独经营为主,葡萄种植面积小且分散。并且受限于种植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葡萄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

缺乏标准化架式及叶幕形,架式老化。目前鲜食葡萄主要以多主蔓扇形为主,叶幕形普遍采用直立叶幕形,整形修剪杂乱无章;管理上大水大肥,片面追求产量,缺乏精准化水肥管理技术,大水漫灌,肥料过度,导致高产低质;缺乏综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重治疗,轻预防,导致施药次数和用量极大增加;缺乏抗逆栽培技术,应对突发灾害能力弱;为了追求大果粒、好颜色又随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一系列问题。

2. 3 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效益逐年下降

葡萄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加之农药、化肥、果袋等农用物资价格的逐年上涨,以及生态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葡萄种植成本逐年增加,近几年葡萄收购价格普遍偏低,尤其是酿酒葡萄,葡萄种植效益明显下降。相对于其它果树,种植者感觉费工费时,收入较低,发展的积极性偏低,有些地方开始伐树改种其它经济作物。

2. 4 苗木生产不规范,繁育体系不健全

葡萄种苗的生产和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管,植物检疫形同虚设,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品种纯正的脱病毒良种苗木生产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苗木繁育没有专用采穗圃,种条都是从栽培园剪取,导致病毒病和病虫害大范围传播,难以预防;大部分采用自根苗建园,根系浅,抗性差,难以抵御越来越严峻的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葡萄种苗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苗木生产和销售秩序混乱。

2. 5 产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省在葡萄品种种植区划方面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对全省的葡萄种植无法做到区划定位,不能给广大葡萄种植企业或个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科技投入不足,葡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随着产业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优良品种、栽培技术和技术人才水平,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3 山东省葡萄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之路探索

山东省是我国葡萄栽培的优势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期,继续保持全省葡萄栽培的优势地位,需要在结合山东省葡萄栽培特点的基础上,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3. 1 加大科技投入,为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3. 1. 1 提升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水平,加快自有品种的选育工作

针对山东省葡萄种质资源匮乏、缺乏丰富的适宜本土气候条件的葡萄育种材料,葡萄育种工作滞后的现实情况。引进国内外优良葡萄品种、野生种和育种材料,特别是本土自育品种及抗性品种和砧木,建立葡萄种质资源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建立抗性营养系选种技术体系;通过营养系选种、杂交育种、芽变选种等方式,选育品质优、抗性强、风味好适宜当地特色的优良葡萄新品种(品系)。

3. 1. 2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学研联盟,着力解

决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优质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与技术研究,加大无病毒苗木的扩繁能力;加强砧木品种的研究与利用,利用砧木品种抗性强的优势,提高栽培品种的抗逆性,特别是一些具有抗寒、抗盐碱、抗葡萄根瘤蚜的砧木,进行适宜砧穗组合的筛选;研究葡萄园土壤管理与肥料高效利用技术,开展葡萄园土壤改良与精准施肥;综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进行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开展适宜埋土防寒区葡萄架式、架形选择及配套的简化修剪技术研究,确定埋土防寒区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和叶幕形及花果管理技术方案;开展产地葡萄与葡萄酒典型风味特征物质的研究;探索葡萄酒发酵基质代谢途径,优化品质调控技术,开发特色新产品;筛选具有优良酿酒特性的本土产香酵母;研究葡萄冷藏保鲜期间品质变化规律,构建保鲜技术体系。围绕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的各个环节,创新组织方式,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创新、培训联盟,集成现有资源平台,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持续开展创新、培训活动。

3. 2 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2. 1 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果品质量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调整产业布局,使产业布局更加趋于葡萄高效栽培区;优化品种结构、鲜食品种要加大一些早、晚熟品种的引进,通过不同成熟期品种的搭配,进一步延长鲜果的市场供应期。目前表现较好的早熟品种有“贵妃玫瑰”“红双味”“红巴拉多”“早霞玫瑰”“夏黑”“希姆劳特”等,晚熟品种有“魏可”“圣诞玫瑰”“摩尔多瓦”“红宝石无核”等。酿酒品种需要引进、扩种“小味儿多”“马瑟兰”“小芒森”等具有不同特点、可生产不同酒型的新品种,增加产品类型。

贵妃玫瑰

圣诞玫瑰葡萄

阳光玫瑰葡萄

3. 2. 2 整顿苗木市场,建立优质苗木繁育体系

要大力整顿苗木市场,针对苗木市场混乱的现象,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苗木生产行业标准,规范苗木生产,改善苗木市场环境;扶植一批资质好的苗木企业,进行规范化的苗木繁育和推广,为产业提供足够的优质苗木;严厉打击以次充好,贩卖假苗、次苗的行为;建立苗木生产销售档案,建立可追溯机制。建立省级葡萄良种苗木和砧木繁育中心,引进无病毒抗性砧木和品种,建立无病毒苗木采穗圃;建立葡萄病毒检测中心,加强脱毒苗木的体系的研发力度和抗性砧木的选育扩繁。

3. 2. 3 完善宏观管理和监督体系,为葡萄酒产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应该尽快制定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葡萄生产、产品质量和产品出口质量标准,并加强监督检验和依法管理,在苗木生产、区域种植、产量控制、农药使用、产品质量、商品包装等一系列葡萄生产过程中均有章可循,使我国葡萄生产真正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3. 3 改善栽培管理模式,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3. 3. 1 改善栽培管理模式,标准化建园,省力化栽培

改变原有栽培管理模式,推广优质、安全、高效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推广适于不同地区、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在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同时,要加强配套技术的研发,实现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在埋土防寒区,将原有多主蔓扇形架式改造为易于下架埋土、省力化的倾斜式单干单臂架式,提高结果部位,增强树体的透风透光性。增加株行距,一般株距1. 0 ~ 1. 5 m,行距2. 0 ~ 2. 5 m,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机械化操作,降低人工成本。在一些不需下架埋土的地区和休闲观光园中,可采取根域限制“T”型架或“H”型架式。一般株距2. 0 ~ 3. 0 m,行距5. 0 ~ 6. 0 m,配以短梢修剪。

3. 3. 2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提高葡萄种植水平,降低病害虫发病率

针对山东地区葡萄成熟季节雨水偏多、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应大力发展避雨栽培模式,一般可采用竹木结构的简易避雨棚,一般在5 月底6 月初覆膜,10 月中旬去膜。避雨栽培对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对霜霉病的预防作用极为明显。要大力发展设施栽培,通过促早栽培早熟品种、延迟栽培晚熟品种,延长葡萄的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设施栽培,可有效减轻真菌性病害的发病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约农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果品质量,保证果品安全。

3. 3. 3 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培育地方品牌

依据地区文化特色,积极举办各种以葡萄为主题的采摘节和旅游观光园,带动葡萄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地方品牌,提高知名度,实现品牌化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

3. 4 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多方经营,全面发展

一是抓好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产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带,发挥好张裕、中粮、君顶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紧紧围绕提升优质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合作社多形式的合作经营,增强优质产品供给能力。鲜食葡萄除了要提供丰富的品种外,更要注意延长产业链,开发出一批适合制汁、加工品种;酿酒葡萄要逐步开发甜型、半甜型、半干型、起泡酒等不同产品,注重发展高档、中档葡萄酒,扩大优质低价佐餐酒比例,改变葡萄酒品种单一的局面。三是积极拓展销售市场。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电子商务与实体销售相结合,进一步畅通销售通道。积极推进大数据、“互联网+”在葡萄与葡萄酒销售环节的应用,加强电商平台建设,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