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别名枣皮、药枣、山萸肉等。以果肉供药用,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之功效。主治腰膝酸痛、耳鸣眩晕、阳痿遗精、自汗、盗汗、小便频数、神经衰弱、月经过多等症。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山茱萸有抗癌、抗艾滋病毒的功能。主产地河南、浙江、安徽、陕西、山西等省。
形态特征 为山茱萸科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单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形,叶柄长5-7毫米,幼时有黄褐色毛。伞形花序花先叶开放,簇生于小枝顶端,总苞片4枚,花两性,黄色,萼片宽三角形,花瓣舌状或披针形,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通常一室。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至紫红色,有光泽,外果皮革质,中果皮肉质,内果核皮坚硬木质。
一、生长习性 山茱萸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气温在-10~35℃均能正常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栽培为好。重粘土,盐碱地、低洼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5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并做成1.3米宽的畦,等待栽植。
三、栽种 山茱萸栽培分育苗和移栽两步进行。育苗 播种期为冬播或春播。播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方法有两种:1、将山茱萸种子用熟腐人粪尿浸泡20天,取出拌入草灰内,并按1∶2的比例与湿沙混均,放入事先挖好的坑内催芽。经3~4个月,有50%的种子破嘴露芽时即可取出播种。2、药物处理:将山茱萸种子按每百斤种子50克漂白粉的比例放入水缸中浸泡3~4天,经常搅拌。待种子内果皮发白时即可捞出,冲去药液,混拌草木灰进行播种。播时将种子按行距20厘米均匀地播入土中,浇水保墒,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40公斤。齐苗后,加强田间管理。培育两年后即可移栽。嫁接 采用嫁接苗栽植,可比实生苗培育提早6~7年结果。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提早丰产。因此,我们栽种山茱萸最好采用嫁接苗。嫁接方法有芽接和枝接。芽接一般于7~9月进行。采用“丁”字形芽接法。直接于2~3月进行。采用切接法。嫁接用的钻木采用优良品种的实生苗。接穗接芽采用无病虫害,已经结果,生长健壮母树上的枝条或接芽。嫁接成功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时期,接穗削面要平滑,接穗与钻木切口的一边形成层要对齐。移栽 将生长2年的山茱萸实生苗或嫁接苗按行距3 X 2米或2 X 2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每亩栽种130~150棵。
四、田间管理 山茱萸移栽成活后,应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注意浇水,阴雨天气,及时排水。栽种前几年,可适当间作些低杆作物如花生、大豆、板蓝根、白术等。以增加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每年的冬季应追施一层土杂肥,春季结合间作一年生作物追施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为达到提早开花结果,成年树丰产稳产,老年树更新复壮的目的。还必须对山茱萸树进行修剪。根据山茱萸以短果枝及短果枝群结果为主的习性,以及萌发力强,成枝力弱强的特点。将山茱萸树修剪成自然开心形和主干分层形两种树型是适合山茱萸丰产的树型。
五、病虫害防治 灰色膏药病,可与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于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防治。蛀果蛾,以幼虫蛀食果肉,可于羽化盛期用杀灭菊脂喷杀。
六、收获与加工 山茱萸一般于移栽后8~10年开花结果。果实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初成熟,当果皮呈鲜红时及时采摘。将采集的果实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果实膨胀柔软,用手挤压果核能很快滑出为度。然后捞出放入冷水中,趁热挤去果核,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出售。也可采用水蒸法,火烘法加工山茱萸。一般丰产期(20~50年生的树)亩产量可达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