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季节、时间、方法)不仅对保证药材的质量、药效,而且还对保护、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采收适时如法则药性强、疗效高,反之,则药性弱、疗效差。例如麻黄含生物碱之量以8-9月为高,故采集宜于8-9月;番泻叶以生长90天左右者含葸醌类活性成分最高,宜此时采集;天麻以冬季茎花未出土时采集之冬麻质重效佳,花茎出土所采之春麻次之。中药之采集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然目前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消长规律尚不清楚,故可按传统经验,主要从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采收的难易,以及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一般消长的规律来指导各类药材的采收。
药材的采收,必须在不同的药用部分及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进行,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现分述于下:
I、根和根茎类 根和根茎为植物的贮藏器官,在地上部分开始生长时,往往会消耗根中贮藏的养分,故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春季发芽之前采收。如葛根在秋末及冬季采收,才坚实而粉性足,如到春天地上部分长出则完全无粉质而成了柴,便不能入药。野生植物药材,在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找寻不易,则以秋末,苗枯前为宜。但也有例外,如柴胡、防风、明党参以春天采较好,孩儿参在夏天收,延胡索、半夏、夏天无应在谷雨和立夏间采挖。一般采挖法,在雨后土地湿润时,用特制工具挖掘,人参必须保护须根。 根和根茎类药材,往往需要生长一年以上才能供药用,一般须2-5年,栽培药材中如白芍生长须3-4年,人参须5年以上;野生者其生长年限更长,如野生黄芪需2-3年才挖。
2、根皮和树皮类 相对而言皮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分含量高,如杜仲、厚朴。根皮在冬季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有些药材取皮,可在取伐木材时收。 根皮、树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采收方法,树皮不可整圈剥,否则破坏输导系统,造成树木死亡;根皮是挖根后再剥取。
3、叶类和全草类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此时植物已经完全长成,而且生命力最旺盛。如人参叶在夏天采收,叶浓绿而茂盛。但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需落地后收集。 全草多在花期采收,从根的上部将植枝割下,或整枝拔起,有的只采带花枝梢,但也有采嫩苗的,如茵陈蒿应于春初幼苗时采集。
4、花类 花类药材采集时间必须特别注意,因为一般花期较短,若采集时间不当对药材品质影响很大。通常采集在花朵开放或含苞待放之时,如旋复花、菊花于初放时采;银花,辛夷花在含苞待放时采;槐花、公丁香在花蕾时采,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因此时有效成分的含量降低影响药效,而且花瓣易脱落,质量变差,如红花初开时色黄,后变橙红,最后变暗红色,以橙红色时采收为佳。 花的采收应在晴天上午,露水初干时进行,以利迅速干燥。对有刺的植物如红花,应露水未干时采,若干后、植枝及苞片上之刺,可刺伤采集人员之手指。
5、果实、种子类 除少数药材如青皮、青梅、枳实须在未成熟时采收外,一般果实须在已经充分长成或将近成熟时采集;多汁浆果易于败坏,要及时采收加工;干果、蒴果须在成熟以前适时采收,若成熟后会开裂散落。 种子类药材,必须等完全成熟后方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摘取或连枝剪下,晒干后再收集。
6、菌、藻、孢子类 菌核、藻类、孢子类药材,按其各自的特点采收,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
7、动物类 动物类药材的采集,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如昆虫类药物,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桑螺蛸须3月前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一般有翅昆虫,大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憩息于植物上,不易起飞,易于捕捉,如斑蝥、虻虫等: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易于捕捉,且蛤土蟆油于体内较多;鹿茸于清明后40—60天(5-7月)截取,过时则角化而不是茸了。对动物药材熊胆、牛黄、麝香、马宝、蟾酥在捕捉后或屠宰场采收,近年更有人工种植牛黄、活麝取香、活熊抽取胆汁等新的采集方法。
8、矿物类 矿物类药材,随时可以采收,也可结合开矿进行。 药材的采收,应注意保护药源,应计划种植、计划采集,应用多少、采多少,不要贮存过多,造成积压,导致变质浪费。采集时亦要注意合理,如采大留小,保稀采密、合理轮采、封山育药,引种繁殖等,使药材资源取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