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委员会副主委颜久荣“洪钧培文教基金会”公益演讲
(台湾商报新闻)当前人类正面临工业化下因环境过度开发与资源过度消耗,所造成的全球暖化、气候变迁、环境恶化与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等严峻挑战。公共设施在目的上具有服务公众的公益性质。但另一方面,公共设施的存在对于原有环境而言也是一种伤害;无论规模大小,从营建施工、管理维护到任务终止阶段的各个阶段,都会耗用大量的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台湾的公共工程在传统上以人定胜天、纯粹以工程为考量以及缺乏整合的各阶段独立思考模式等、忽略整体环境的旧思惟下,导致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大量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益不彰(如蚊子馆)等结果。面对当前的环境挑战,传统的旧思维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必须要重新检讨调整。
公共工程委员会副主委颜久荣公益演讲:永续工程、福国利民
台湾商报及洪钧培文教基金会上周日邀请公共工程委员会颜久荣副主委主讲,讲题‘永续工程福国利民’,颜久荣副主委将以多年从事公共工程建设的实务经验与推动未来发展的愿景来谈永续工程,听众获益良多。
由于台湾现阶段的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重大公共工程之投资仍是政府所采取的重要策略之一。2008年,政府规划爱台十二项建设,预定八年投资3兆9,9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金额将近5000亿元,相较于近二年每年政府的工程采购金额约3,700亿元,可以预见未来各种重大公共工程将会陆续动工。2010年1一月,政府宣布苏花公路改善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估有条件通过,这将是继雪山隧道之后,另一条经过敏感地质区域的道路(隧道)工程,而工程沿线的地质安全与生态环境以及工程的安全性,则成为争议不断的焦点。缺乏天然资源与土地过度开发的台湾,在整体环境永续发展的前提下,公共工程投资如何兼顾环境保护、公益需求、经济发展,达到节能减碳与环境永续发展则是永续公共工程的重要推动方向。
相对于生态工程只着重于生态环境的思维,“永续公共工程”系指以符合环境保育、社会公义和经济发展来规划、建置、营运与管理之公共工程,并以“节能减碳”作为核心推动的重点。在维持公共设施应有服务品质与使用效益的原则下,透过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又降低对整体环境的影响。“永续公共工程”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架构,从公共工程计划的可行性评估、规划设计设计、工程施工、维护管理,乃至于任务终止等阶段,将永续发展及节能减碳的考量纳入每一项环节,并以全生命周期为一整体进行整合性的思考与规划。
公共工程必须从结构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良好管理,才能发挥节能减碳的目的,因此工程会建构出四项绿色内涵(绿色环境、绿色工法、绿色材料及绿色能源)。近几年来政府积极从政策面将“绿色内涵”纳入各项施政内容中。行政院于2009年核定的“振兴经济扩大公共建设投资计划”即指出各项公共建设之设计应采用符合环保、节能减碳概念之绿色工法、绿色材料、绿色设计,并融入节能减碳观念及再生能源之设置,并指出“绿色内涵”原则不低于预算10%。
营造绿色环境为永续公共工程之首要工作。在最初之工程设计及施作过程中,应妥善进行生态环境调查与环境设计,借由过去推动生态工程之“回避、减轻、补偿”等原则,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干扰与破坏,创造一个与自然生态共存的工程环境,此为发展永续公共工程之重要概念与目标。
绿色环境的营造,除了原有生态环境的保育以及节能减碳的目标之外,对于气候的调节(降低都市热岛效应)与生活环境品质的提升等亦具有相当助益。兹将“绿色环境营造”的作法与思考方向试列举如下,可依照实际工程需求参酌应用。
1.评估合理营建规模,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冲击:
工程的施作必然会对基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除了工程的必要性与选址为一开始即必须先确实评估与检视外,在营建规模上,同时也必须需考量最小且合理的营建规模。营建规模越小,对于生态环境的干扰也越小。避免设计出不符合实际需求、过大规模之工程,亦可以达成资源最佳化、高效益之利用。
2.回避、减轻、补偿原则:
系指在工程选址及区域划设时,对范围内之重要生态环境或生态敏感区应进行回避。若无法完全回避的情况下,则尽可能的减轻工程对环境的冲击,并考量后续对原有环境的补偿作为,减少工程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冲击。
3.生态环境保育:
对于原有生态环境(如:动植物栖地与生态系统)加以维护,降低污染、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具体作法如:在公共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进行优质基地环境设计,以“回避、减轻、补偿”等原则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冲击;以及自然排水、雨(废)水回收系统、生态池、复层植栽、使用原生种、栖地补偿、生物廊道等。
4. 景观绿化:
于基地内自然土层以及相关设施上之覆土层栽种适当之各种植物,增加绿化之面积。景观绿化除能够美化环境、调节温度、提高环境舒适度外,同时也具有积极的固碳效果。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包含:生态绿化、墙面绿化、墙面绿化浇灌、人工地盘绿化技术、绿化防排水技术和绿化防风技术等。
5. 基地保水:
指基地内自然土层及人工土层涵养水分及储留雨水的能力。妥善的基地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降雨之地表迳流,降低下游水路迳流之负荷,并提升地下水含氧效益。具体作法如:使用透水性铺面、设置滞洪池、地下储留渗透设施等,山坡地采用重力式排水设施。
6. 采用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的应用为营造绿色环境之重要作法,避免过多的人为造物的施作,透过大量自然环境中各项天然材料,如在坡面植生(挂网植生)采用花草树木或块石等应用,可降低非天然材料使用对于环境冲击。
7. 减少边坡开挖:
对于已经稳定的边坡尽量不加以扰动,以降低施工对工址环境之影响,维持原有边坡稳定并使周遭环境受到保护。
8. 节能设计:
公共设施在日常营运阶段,空调与照明耗能占建筑物整体能源消耗的绝大部分。除了采用节能设备(如省电灯具、节水装置)降低能源消耗外,可以发挥创意,透过对建筑物体的设计,创造一个自然的节能减碳的环境。例如: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利用自然通风与墙(窗)面隔热的设计以减少空调耗能。墙面植生绿化与绿屋顶的设计,亦可以有效吸收热辐射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
洪钧培文教基金会103年公益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