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像其他动物一样,蛙病的发生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即内在因素,也就是林蛙自身的体质强弱;其二是病原微生物;其三是外界环境条件,其中也包括认为因素。若无病原微生物,即便是蛙得体质差些,理论上林蛙也不会得病。
可是林蛙生存环境中,是不可能不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实际上林蛙不可能在无菌条件下生活,也就是说林蛙的生存环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但是有的地区养蛙不发病,有的地区林蛙得病;即便是在发病地区,也不是所有林蛙都得病,有病蛙,也有没得病的蛙,这就说明林蛙得病与自身体质强弱有密切关系。不良的环境条件常常使林蛙大量发病,这也是养蛙实践为人们所熟知的。
综上所述,蛙病的发生受林蛙、病原微生物及环境条件三方面因素所影响。因此,有关林蛙病害病因的分析、蛙病的预防、蛙病的治疗都应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消灭病原微生物,为林蛙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优良的饲养技术,是蛙病预防和治疗的理论根据和基础。
1。 引起林蛙发病的环境因素蝌蚪生活的水中,幼蛙、成蛙生活在林下或人工模拟的生态环境中,林蛙还有漫长的越冬休眠期,外界环境条件,如水温、气温、光照等对林蛙的取食、活动、生长发育、繁育起着重要作用。当林蛙赖以生存的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势必影响林蛙一系列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强度,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林蛙发病。水体中的溶氧量与蝌蚪的生存关系密切。
水体中的溶氧量低,代谢强度低,体质变弱,容易发病,甚至窒息死亡。水中的酸碱度对蝌蚪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影响。蝌蚪饲养池中腐殖质过多,以及残饵等被微生物分解时,排除硫化氢、沼气、碳酸气等有害气体,能使蝌蚪中毒。幼蛙、成蛙遇到暴晒,冬眠期林蛙皮肤干燥都能造成林蛙大量死亡。
2。 蛙病发生的生物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植物性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藻菌等;另一类是动物性病原体,如原生动物、寄生虫、蠕虫等。
3。 蛙病发生的人为因素这是由于人为技术处理不当,使林蛙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造成林蛙发病。放羊密度不当,投喂饵料单一,营养不全面;投喂变质饵料,引起水质变化;繁殖场没有进行彻底消毒,从异地购进种蛙没有消毒,带进细菌和寄生虫;没有及时清除有病的蝌蚪和病蛙,致使病菌蔓延造成重复感染:林蛙生长发育、繁殖等各个阶段不能科学管理,也能使蝌蚪和成蛙、幼蛙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