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花生栽培技术综合概述

发布于2024-12-22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花生栽培技术综合概述

  一、轮作与土壤条件
  花生不耐连作。重至茬花生表现棵小叶黄早落路叶、病虫多、果少果小。合理轮作,特别是水早轮作对防治花生枯萎病(包括青枯病、冠腐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荚,良好的花生田应耕作层深厚、结荚层疏松、肥力较高等基本条件。据测定:耕作层厚度一般为30cm,上部结荚层厚度一般为10cm的松软土层,有利果针入土结荚。高产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656%,含氮量平均为0.05%,含磷量平均为0.127%,速效钾平均为107×10-6,代谢性钙平均为O.226%。
  二、品种选用与种子准备
  (一)选用良种近年来全国各地培育了许多花生新品种。大花生品种有:鲁花8、9、10号,徐花五号,赣花5号,冀花2号和豫花10号。这些品种特点是,植株比原有品种矮小,分枝较少,更适于密植;果型大,果皮薄,果形端正,商品性更强。全生育期一般130-140天,比原有的中熟品种缩短5-15天。新培育的鲁花14、15号,生育期只有125天。
  (二)种子准备
  1、翻秋留种(秋植留种)
  南方春秋两熟化省区,春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作种,称为翻秋留种。试验研究和农民经验都证明翻秋留种的种子贮藏时间短,不易酸败霉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播后在低温阴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出苗率。一般出苗率在90%以上,比春花生苗的种子高30%左右,有时甚至高达50%以上,产量一般可增产20%左右。
  2、播前晒种,适时剥壳播种前带壳晒种l-2d,最好在土晒场上晒,以免高温损伤种子。在剥壳前应进行发芽试验,以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应在播种前l―2d剥壳,随剥随播,避免过早剥壳使种子吸水受潮、病菌感染或机械损伤。剥壳后应把杂种、秕粒、小粒、破种粒、感染病虫害和有霉变特征的种子拣出,特别要拣出种皮有局部脱落或子叶轻度受损伤的种子。余下饱满的种子按大小分成两级,饱满大粒的作为一级,其余的作为二级。据试验:一级种子(每100粒重90g)作种平均每0.067平方米产荚果286.4kg,比二级种子(每100粒重70g)的263kg,增产8.9%。
  3、药剂拌种播种时,用0.3%的多菌灵和0.5%的菲酮等杀菌剂拌种,可以防止或减轻病害;用2%―3%的氯丹乳油等药剂拌种,对防治地下害虫和鸟兽危害有良好效果。用根瘤菌剂和钼肥拌种能加速根瘤形成,增强花生的固氮作用。
  4、催芽花生催芽是确保全苗的一项有效措施。催芽的方法很多。目前各地推广的方法有土炕催芽、沙床催芽和室内催芽三种。可根据花生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灵活掌握。机播可不催芽。
  浸种催芽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分级选种、浸种,才能使种子吸水均匀,发芽整齐。二是种子刚浸入温水内,种皮呈皱皮时,不要翻动,以免掉皮。三是催芽不要过长,以刚“露白”为宜。四是催芽后遇雨不能播种时,应将种子摊在阴凉处,抑制芽的生长。
  
  三、整地与作畦
  花生是深根作物,适当加深耕作层,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最好在冬秋耕的基础上,早顶凌耙地,以利蓄水保墒,提高地温。耕翻深度一般冬耕26―33cm,春耕14-17cm为宜。此外还应注意平整、疏松、细碎、湿润。采用窄畦、高畦是确保花生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水田花生畦宽一般在132-165cm(含畦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缩至118.8-132cm。畦高16.5―26.4cm。畦沟以33―39.6cm为宜。窄畦高畦有利排水,提高发芽率。旱坡地,宜采用畦宽198―264cm,畦高13.2-16.5cm的规格。采用垄作也有利于排灌、田间管理、提高土温及通风透光。
  地膜覆盖栽培的,按膜的宽度作畦,若膜宽80cm,则畦宽亦应为80cm,其中畦沟为30―33cm,畦面宽47―50cm。应在起畦后趁墒进行覆膜,务必使膜紧贴畦面,并用泥土将膜四周压紧。
  
  四、适时播种
  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变化规律来确定适宜的播期。一般珍珠豆型小花生只要播种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普通型晚熟大花生在播种层地温稳定在15C以上时才能播种。覆膜栽培可提高土温,比露栽花生全生育期的总活动积温增加195.3―370.8℃。因此,播种期因比当地露栽的提早10天左右。一般可以开始播种时间是: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份,广东2月份,海南1月份。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早播,对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条件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义。春花生应掌握当地达到上述温度标准时为适宜播种期。秋花生主要考虑后期低温干旱时对荚果成熟的不利影响,应尽量使秋花生在18℃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成熟,以利荚果充实饱满。华中地区春花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播种,麦套花生在谷雨至立夏之间播种。花生播种的质量应满足苗全、苗齐、苗壮的要求。苗全即出苗率在90%-95%以上;苗齐即能发芽的种子在始苗3―4天全出齐;苗壮即出茁时子叶露土或半露土,第一片展开叶的叶柄长,叶片大,叶色鲜绿。为保证全苗,提高单产,当花生出苗后3―4天,宜及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种子宜先浸种催芽,以尽可能赶上早播的大苗生长速度。
  
  五、种植密度与方式
  1、种植密度花生合理密植的密度范围掌握在结果期封行为宜,合理密植的花生长相总的要求是“肥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一般生产条件下,珍珠豆型花生种植密度为27×104―33×104/公顷;普通型花生为16.5×104―21×104/公顷。在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分枝性强、蔓生型品种,以及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管理水平高的条件下应适当稀植。反之则密一些。
  2、种植方式
  平播:土层深厚且不易涝的田块可以采用,但不如起垄种植的产量高。平播简单省工,可随意调节行距,充分利用地力,保墒好,目前应用普遍;缺点是在排水不良条件下易渍涝,烂果较多。
  垄种:便于灌排,畦面上土层疏松,通气好,地面受光面积大,春季升温快,在春季保墒好的情况下,苗壮、烂种轻。起垄种植花生清株彻底、省工,中耕时不易埋苗、压蔓,培土恢复垄形后,有利于通风透光,土壤昼夜温差大,荚果发育好。缺点是起垄要求行距稍大,一般行距小于46.2cm,很难成垄;大于46.2cm难保密度。因此在肥力较高,密度较低或排水不良易涝地上起垄种植比较适宜。
  高畦种植:适于不易渗水的低洼易涝地和丘陵地采用。一般畦宽1.2―2m,沟宽30cm左右,沟深17―20cm。然后把畦整平,可以平种,也可以起垄种植。
  确定花生行、穴距的原则是既要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又要便于行间、株间通风透光。为便于田间中耕,一般行距不应小于25―35cm;在肥力高的田块,中后期通风透光的矛盾较大,在缩小密度的同时,应适当放宽行距(或宽窄行),但穴距一般不小于16.5cm。日前花生行距一般33―53cm。350―400kg的高产田,行距多为46―52.8cm,少数为59.4cm。
  花生的播种方式有双粒条播、单粒条播、小丛穴播、宽窄行、宽行窄株等。一般每穴播种2―3粒,播种深度以16―17CM为宜,地膜栽培播种深度为3cm,先播种后覆膜方式,出苗开膜孔后要在孔周围盖一把土;先覆膜方式则在播后压实时在膜孔上盖土。
  
  六、花生营养与施肥
  花生耐瘠能力较强,施用少量肥料可获得相当产量。但要迅速提高花生单产,科学施肥是基本措施之一。
  (一)花生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及吸收动态据广东省农科院的研究结果,每亩产花生266.5―290kg的水平,需要吸收氮素16.01―19.46kg,磷素3.38―3.89kg,钾素7.8-10.24kg。每生产50kg花生荚果,需要吸收氮素约3―3.4kg,磷素0.65―0.7kg,钾素1.45-1.75kg。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是氮>钾>磷>钙。
  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吸收动态是:苗期吸收量较少,花针期逐渐增加,结荚期最多,成熟期又下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苗期吸氮(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百分率,以下同)4.8%、磷5.19%、钾6.73%;花针期吸氮17%、磷22.64%、钾22.25%;结荚期吸氮48.5%、磷49.53%、钾66.35%;成熟期吸氮29.7%、磷22.64%、钾4.67%。
  (二)施肥方法花生施肥应掌握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以苗肥为主,花肥、壮果肥为辅;氮、磷、钾、钙配合施用的基本原则。
  1、基肥花生基肥施用量一般应占施肥总量的70%-80%,以腐熟的有机质肥料为主,配合过磷酸钙、氯化钾、石灰等无机肥料。基肥的氮、磷、钾可按1:1:2的比例施用。基肥用量少的,宜集中作盖种肥,以利幼苗生长。草木灰、硫酸钾、石灰等宜结合播前整地,均匀撤施,耙匀后起畦播种。过磷酸钙要提早15―20天以上与腐熟土杂肥堆沤,以利于提高磷肥的肥效。
  2、追肥应以幼苗期追肥为主,花期、结荚期追肥为辅,饱果期根据植株状况决定根外追肥。
  (1)苗期3―5叶期施用速效性氮肥,对促进分枝早发壮旺和增加花、荚数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每亩用尿素5―6kg,或人畜粪水1500―2000kg。
  (2)开花、结荚期始花后对养分吸收激增,但根瘤菌也开始源源不断地供应花生氮素营养,如追施氮肥过量,春花生易引起后期茎叶徒长和倒苗。因此开花以后一般不进行根际追施氮肥,而主要是抓住花生始花期结合最后一次中耕除草,施用钙肥和钾肥。通常每亩施用石灰和草木灰各25―50kg。
  
  七、水分及管理
  (一)花生的需水规律花生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同高梁和谷子一样被称为“作物界的骆驼”。据测定,花生每合成l克干物质需消耗水分450―500克。不同生育阶段需水总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幼苗和饱果期需水较少,开花结果期需水多。各生育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需水量为:播种至出苗3.2―7.2%,齐苗至开花11.9―24%,开花至结英阶段中熟大花生48.2―59.1%;早熟花生52.1―51.4%。饱果成熟阶段中熟大花生22.4%一32.7%;早熟种14.4―25.1%。花生需水临界期为
  盛花期,需水最多的时期为结荚期。即盛花期是花生一生对水分最敏感时期,一旦缺水,对花生产量造成的损失最人,而结荚期为花生一生需水最多时期,缺水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很大。故这二个生育期要保证水分供应,不能缺水。
  (二)花生水分管理花生的水分管理应该是既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尤其是花针期和结英期,又要防止干旱和水分过多对花生的危害,一般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70%为宜。当持水量低于40%以下时,应注意灌水;灌水方法要采取顺垄沟灌,不能漫灌,灌后适当时间要对垄沟进行一次深中耕保墒防旱。当持水量大于80%以上时,应注意排水。不同生育期水分管理的要求有不同。可概括为“燥苗、湿花、润荚”。就是苗期宜少,土壤适当干燥,促进根系深扎和幼苗矮壮;花针期宜多水,土壤宜较湿,促进开花下针;结荚期土壤润,既满足荚果发育需要,又防止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和烂果烂吊。据此,苗期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左右,花针期70%左右,结荚期60%左右,饱果期50%左右较为适宜。
  
  八、田间管理
  (一)清棵蹲苗
  1、蹲苗蹲苗也叫炼苗,是指幼苗期控制水分,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系下扎,以利形成矮壮苗的技术。当恢复供水后,第二对侧枝较易赶上第一对侧枝的生长,植抹更为整齐一致,并发挥这两对侧枝的增产作用,也有利于防止后期倒伏。蹲苗一般在幼苗4片真叶时进行,以干旱不影响正常生理活动为度,生长瘦弱的幼苗不宜进行。
  2、清棵清棵是为解决花生深播全苗及第一对侧枝被埋在土内而影响结荚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清棵比不清棵可增产10%以上。清棵的时间应在基本齐苗时进行,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用小锄头将花生幼苗周围的土扒开,让两片子叶和侧芽露土见光抑制节间的伸长,使第一对侧枝发育健壮,减少基部几节及其上的二次分枝的果针入土距离。15―20d以后将扒开的泥土埋窝,培土迎针。
  3、引升子叶节出土这是近年来使用的新技术。花生在出苗过程中顶裂表土,裂缝透光,芽苗见光后下胚轴停止生长是子叶节不出土的根本原因。传统栽培法是花生齐苗后进行清棵蹲苗。引升子叶节出土则改变了传统的平播垄作栽培。即露地栽培要按播种行的宽窄,做好垄,然后在垄上播种花生,再覆土成尖形顶的垄,当播种后7―8天,留下子叶上面l厘米厚的薄土,把上面的浮土撤行上堆成高7―8cm的土垄,当花生出苗时,将膜上的土垄撤掉。据试验,通过引升子叶节可使每株花生增加果实4―5个,甚至更多。实现花生种植机械化减粒增穴、单株密植技术和直播覆盖膜引升子叶节出土技术的实施,可实现花生种植机械化。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