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疮痂病
一、为害症状:
发生于辣椒幼苗、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叶片发生普遍。幼苗发病,子叶上生水渍状银白斑点,逐渐变淡黑凹陷病斑;成株期,病叶初生水渍状黄绿斑点,后扩为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突起,中部颜色淡,稍凹陷,表面粗糙,像疮痂。几个病斑连一起呈不规则大斑。受害重的叶片,叶缘、叶尖变干枯、破裂,最后脱落。如病斑沿叶脉发生,常造成叶片畸形。
茎秆或果柄发病,初为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后变暗褐色,突起,纵裂,呈疮痂状。
果实被害,最初为黑色或暗褐隆起小点,或呈疱疹状。病斑边缘水渍状,稍隆起。病斑为圆或长圆黑褐疮痂状。有病斑边缘有裂口,潮湿时,中间溢出菌脓。
二、病原及传播途径:
辣椒疮痂病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所致。病菌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远距离传染源,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田间传播主要靠灌溉及农事操作。该细菌只能从植株伤口和孔口入侵。植株发病后,病部溢出菌脓,可重复传播。
三、发病条件:
高温湿是诱发辣椒疮痂病的主要条件,因此温室发病重,发病最低温度5℃,最适温度27~30℃。高温高湿下,病斑迅速扩展,辣椒生长不良,田间郁闭,发病严重。
四、防治办法:
1.种子处理。辣椒种子可用55℃温汤浸10分钟或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1000倍浸30分钟,亦可用1%硫酸铜浸5分钟,水洗后催芽。此外,也可用1‰高锰酸钾浸15分钟,但须洗净再催芽。
2.轮作。与除辣椒、甜椒、番茄外的寄主实行2~3年轮作。
3.加强管理。辣椒定植后,要及时松土、追肥,促进根系发育。温室栽培中,特别注意通风、降温、排湿。
4.药剂防治。可选用药剂:1:1:200倍的波尔多液,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000倍,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5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400~500倍喷雾。以上药剂任选一种,交替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视病情连喷2~3次。
5.病株、病叶、病辣椒要及时收集,带到田外集中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