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境内有余山等火山岩丘,郊区河港密布,黄浦江、吴淞江(又称苏州河)流贯市内,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唐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设上海县。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辟为商埠。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商业、金融业一度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号称“东方明珠”。
上海的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在明朝王鸣韶的《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清朝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等著作中,均有关于盆景的记述。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1965年,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青,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1978年,上海植物园成立盆景研究所,创作活动空前活跃。1982年,《上海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使海派树桩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上海的山水盆景,一般都以硬石作为供石欣赏,即使是吸水的软石,也置于深水盆中,仅现其山峰的姿态,而缺少诗情画意。从60年代开始,董叔瑜、殷子敏等盆景艺术高手,对山水盆景采取大胆革新,吸取其他流派山水盆景的优点,率先采用浅口水盆,使其既能观其山腰,更能欣赏到曲折多变的山脚(江岸)和波光潋滟的水面。
现在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笼;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疑是地域环境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
中国盆景流派——海派盆景
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境内有余山等火山岩丘,郊区河港密布,黄浦江、吴淞江(又称苏州河)流贯市内,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唐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设上海县。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辟为商埠。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商业、金融业一度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号称“东方明珠”。
上海的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在明朝王鸣韶的《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清朝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等著作中,均有关于盆景的记述。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1965年,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青,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1978年,上海植物园成立盆景研究所,创作活动空前活跃。1982年,《上海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使海派树桩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上海的山水盆景,一般都以硬石作为供石欣赏,即使是吸水的软石,也置于深水盆中,仅现其山峰的姿态,而缺少诗情画意。从60年代开始,董叔瑜、殷子敏等盆景艺术高手,对山水盆景采取大胆革新,吸取其他流派山水盆景的优点,率先采用浅口水盆,使其既能观其山腰,更能欣赏到曲折多变的山脚(江岸)和波光潋滟的水面。
中国盆景流派——海派
上海市在长江口南岸,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境内有余山等火山岩丘,郊区河港密布,黄浦江、吴淞江(又称苏州河)流贯市内,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运要道。唐属华亭县,宋始设上海镇,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设上海县。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辟为商埠。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1930年改为上海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商业、金融业一度处于亚洲领先地位,号称“东方明珠”。上海的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区的盆景已具有当时的较高水平。在明朝王鸣韶的《嘉定三艺人传》、陆廷灿的《南村随笔》、清朝程庭骛的《练水画征录》等著作中,均有关于盆景的记述。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这种文化在京剧艺术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成为京剧艺术的一大流派。在这种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人画的海派盆景。1965年,盆景专家周柏真提出“必须师法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芜存青,在学习各地传统盆景风格基础上刻意求新”的主张。1978年,上海植物园成立盆景研究所,创作活动空前活跃。1982年,《上海盆景风格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海派盆景进一步被国内同行和爱好者公认和熟悉,并开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国际盆景评比活动中获奖。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使海派树桩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过去,上海的山水盆景,一般都以硬石作为供石欣赏,即使是吸水的软石,也置于深水盆中,仅现其山峰的姿态,而缺少诗情画意。从60年代开始,董叔瑜、殷子敏等盆景艺术高手,对山水盆景采取大胆革新,吸取其他流派山水盆景的优点,率先采用浅口水盆,使其既能观其山腰,更能欣赏到曲折多变的山脚(江岸)和波光潋滟的水面。
现在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笼;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疑是地域环境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