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自己的缺工自己救!桃园青农组“农机互助合作社”实战演练学技术

发布于2025-01-21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自己的缺工自己救!桃园青农组“农机互助合作社”实战演练学技术

“自己的缺工自己救!”由一群热血从农青年组成的“有限责任桃园市青年农民生产合作社”(简称“桃园青农合作社”),成立国内第一间农机互助合作社,除学习农机操作,并招募“农务士学员”,年龄从18到51岁都有,除能协助解决农业季节性缺工问题,习得一身武艺后更有机会自行创业。

合作社总教官、沛芳有机农场负责人吴成富表示,“在合作社里不仅可以进修各种务农技术,连土地租用、打通路、农机设备、缺工问题都帮你想好了,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农业。”

茶园实际农机演练,使用省工农机

合作社固定每月举办两次田间教育训练,上月底在茶改场的实验茶园进行实务训练,当天授课重点为茶产业的农机操作演练,针对茶产业缺工最严重的作业环节:施肥、割草、剪枝、采收等,教导学员如何使用新型省工农机,实地演练茶叶采收和修剪等技术。

“你这边走太快了!”“你回头看你是不是都歪一边了!”“大家有一个通病,都会越走越快,因为怕剪到自己的脚!”在隆隆作响的“双人式采茶机”机械声背后,仍可听见讲师廖俊融用宏亮嗓门贯穿广阔茶园的讲课声。

训练新手使用农机,培养新的技术人员

在桃园市龙潭经营茶园、担任此次讲师的廖俊融,先说明并示范茶园基本的施肥、除草之标准流程,再卷起衣袖带领学员实地操作剪枝工序。他指出,新手难以掌控修剪力道,容易使茶树参差不齐,或是过度修剪、影响茶树发芽和产量,“好技术全靠练习得来,所以有机会就要多练习!”他强调田间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反复操作、熟悉动作,以此训练手感、提高稳定度,培养操作农机的技能。

他认为,就算是割草、施肥这种相对简单和基础的工作,实地操作和在教室看照片的感觉也会不同,唯有透过实际演练,才能让学生建立临场感,“前几堂课先让学生习惯拿机器的感觉,这样之后就不会怕,再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剪得好、坏的差异在哪里。”

此外,他也认为,在教课以及与合作社学员的互动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寻找适合自己农场的人力、解决自己的缺工问题,“也像是在培养新的技术人员,我教他们、他们以后也有能力来帮忙。”

乘坐式采收机全台仅十部,效率增加三倍

吴成富在田间教授如何使用农机采收茶叶,带领学员熟悉茶叶修边机、乘坐式采茶机之操作,学员练习完毕后他还会一个个验收学习成果。

他指著茶园中央矗立的一部超过两尺高的大型农机,是售价高达四百万的“乘坐式采收机”,全台仅十部。“乘坐式采收机”一次需要两人操作,一天八小时可采收9千公斤的茶叶,对比小台的“双人式采茶机”,一次需要两至三人操控、一天只能采收3000台斤左右,大型农机效率整整增加三倍之多。

农机导入需考量农田型态,培养“机械手感”

除了节省人力成本外,机械的导入也可以强化茶园管理。吴成富解释,“乘坐式采收机”可以精准控制每次修剪和采收的植株高度,不会因为人员技术、习惯差异或疲劳问题而导致树冠修剪参差不齐,进而影响茶叶品质、甚至冲击下一季的茶园产量,能更加有效、方便的管理茶园,“整体来看,导入机械可以让茶园品质较固定。”不过他们依旧尊重手采茶园的作业习惯,强调引入农机只是为了因应不同地区的农业作业需求。

虽然大型农机作业效率远远胜过传统人力,“但要操作得当并不容易,驾驶机器就像开车、也有分好坏技术,同时也要考量耕地型态是否适合农机进入。”他进一步解释,操控农机时首重安全,再来要靠平时练习堆砌经验,才能稳定操作、培养出“机械手感”,让农机采收出来的茶叶品质一致、真正取代传统人力,“否则操作不当也会破坏树势生长。”

另一方面,他也提醒农机导入前要先考量农田型态,以茶园为例,传统茶园种植密度较高、大型机具难以进入,若要使用“乘坐式采收机”就要增宽茶树行株距,株距至少得保留1.6-1.8米宽;此外,坡度超过15度的茶园也无法使用这台采收机,“乘坐式采收机”较适合面积在10公顷左右的平地或是缓坡地茶园。

解决茶园缺工,台茶才有竞争优势

茶改场场长李红曦表示,台湾茶叶享誉国际,乌龙茶、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等特色茶都是台湾的外销主力,但国内茶产业长年面临气候异常、生产规模较小、人力老化等问题,使得国产茶叶不足以供应国内市场需求,每年还是需要进口大量商用茶,以满足手摇、罐装茶饮料市场。

李指出,茶园从除草、施肥、剪枝作业都需要庞大人力,在采收期间缺工问题更是严重,“茶叶若没有在一定期间内采收完、则茶叶太老、会影响品质,因此各茶园时常都在应征采茶工人。”对于合作社自发性开设田间农机课程、有助解决缺工,她乐见其成,“这样产量才能提升、国产茶叶就会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学员:能实地演练学习机会难得

今年51岁、人称“赖桑”赖汉铭,从小看着父母务农、水稻田就是最熟悉的游乐园,他对于农业有一股向往与热情,想把所学“运回家”,改善家里的缺工问题、提升农产品质。这股坚定意志说服了合作社的面试官,赖汉铭顺利成为“青农”合作社里最年长的一员,其他成员都是弟弟妹妹,还要向他讨教。

赖汉铭表示,田里的很多机械都有共通性,练习时要观察每台机具的特性、找出操作上的异同处,才比较容易上手。他也指出,之前参加过的农民课程都在教室进行、很少提供实地演练的机会,“真的很难得,能趁著茶园在冬季休眠时有实际练习剪枝的机会。”但他也强调要上手还是要靠课后自己不断练习,才能真正体会“人机一体”的感觉。

四年前从电脑工程师转职从农的合作社班长施颖翰表示,就算是使用简易型除草机割草,一开始也要投入时间练习、体会感觉,各种除草机操作上的眉眉角角也可能不同、需要的技巧不太一样,他认为透过田间教育训练,学员能学到扎实的田间知识与技能,不仅能解决在地缺工问题,对于自己未来经营农场也有莫大助益。

“自己的缺工自己救”,培养技术农工

合作社除了提供茶园管理的实战演练,前一期课程也将教室移到杂粮田区,“以地瓜来说,施肥、翻耕、定植都相当耗费人力,农民要蹲上整天,”因此课程会教导如何操作可取代这些作业流程的中耕机、曳引机、移植机等。吴成富表示,合作社就是希望透过集体的力量,培养学员农机操作的技术,解决在地缺工的问题。

“各地都有缺工问题,只是不同型态农业的缺工问题不尽相同、面临人力吃紧的月份也不一样,”吴成富进一步解释,蔬菜、花卉、茶叶、杂粮皆是劳力需求大的农产项目别,但北部农田多半规模小且零碎化,要找到能配合的代耕业者十分不易,导致缺工问题更加严重;此外,许多作物都是季节性生产,农闲与农忙时对人力需求差异甚大,农场主很难聘请农工。

“自己的缺工自己救!”吴指出,农事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直接培养技术农工去解决缺工问题最能贴合业主需求。透过合作社的媒合,北部的农场可以找到长期驻点在北台湾的农务人力和农机代耕业者;合作社的学员也能有稳定工作,未来更有机会自行创业,“在合作社里不仅可以进修各种务农技术,连土地租用、打通路、农机设备、缺工问题都帮你想好了,就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农业。”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