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关于促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发布于2024-12-19 来源:农讯网: > 食用菌栽培 作者:
导读: 四川省巴中市农业局长范申华带领市局调研组对通江县食用菌进行了专题调研。两天来,调研组先后到达通江县的铁厂乡、诺水河镇、诺江镇的5个村、12个社,走访27户种植大户、2个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工车间、经营市场,与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干部、龙头企业一起座谈,共同探讨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一、发展现状通江食用菌产品主要以大量生产栽培的银耳、木耳、香

  四川省巴中市农业局长范申华带领市局调研组对通江县食用菌进行了专题调研。两天来,调研组先后到达通江县的铁厂乡、诺水河镇、诺江镇的5个村、12个社,走访27户种植大户、2个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加工车间、经营市场,与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干部、龙头企业一起座谈,共同探讨食用菌产业化经营。

  一、发展现状

  通江食用菌产品主要以大量生产栽培的银耳、木耳、香菇与少量生产栽培的平菇、蘑菇、金针菇、鸡腿菇、草菇、天麻、灵芝和10余个野生菌类组成。

  (一)栽培规模情况。2006年全县接种椴木银耳35万瓶、椴木黑木耳25万瓶、椴木香菇25万瓶,袋栽香菇800万袋,蔬菜型食用菌400万袋,食用菌总产量达5467吨(其中:“两耳一菇”干制品2467吨,蔬菜型鲜品3000吨),农户交售产品总收入9500万元。

  2007年,全县接种椴木银耳38万瓶、木耳30万瓶、香菇50万瓶,袋栽香菇1150万瓶,蔬菜型食用菌200万袋,计划栽种稻田菜菇500亩。食用菌总产量可达6950吨(其中:“两耳一菇”干制产品4450吨、蔬菜型鲜品1500吨、稻田蘑菇1000吨),农户@#@136@#@产品总收入可达1.3亿元。

  (二)专业基地情况。通江县共规划18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乡,其中银耳基地乡5个,黑木耳基地乡3个,香菇基地乡8个、其它食用菌基地乡2个。全县食用菌基地村70个,生产农户2万户,产业覆盖率达21%,专业大户2500户。其中:“一村一品”基地村20个,基地村产量占全县生产总量78%。

  (三)龙头企业情况。通江县从事食用菌产业开发、经营的企业有通江银耳集团有限公司、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通江县菌种公司等6家企业,其中:通江银耳集团有限公司和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通江银耳集团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

  在龙头企业中,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经营规模相对较大。该公司创建于1998年,年销售收入5200万元,公司下设超市、配送中心、加工厂等8个经营分支机构,加盟联合经销商20余个。

  (四)专合组织情况:全县已建立5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协会、5个股份合作经营体等13个专合组织。在专业协会中,以“通江县大巴山食用菌协会”的实力较强。该协会成立于2003年底,现有会员600人,主要成员是铁溪的食用菌生产专业户,辐射带动了川陕两省边界7县方圆100公里内3000户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2007年发展食用菌700万袋,可实现产值3500万元。

  (五)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情况。近年来,在品种选育、越夏技术、病虫防治、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选育了“银科01-2、A2”两个银耳优质菌种、“丰收2号、04”两个优质木耳菌种、“135、939”两个高产优质香菇菌种,制定了“通江银耳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攻克了“袋料香菇菌筒棚内发菌越夏技术”,探索了“木屑银耳栽培技术”,开发了银耳系列精深加工产品。目前,银耳单产达0.4公斤/瓶种(干品),木耳单产可达0.75公斤/瓶种(干品),香菇单产可达0.1公斤/袋(干品),但菌种的退化现象明显。

  (六)生产设施情况。全县用于食用菌生产的专用设备已基本普及。其中:“柴油机+粉碎机+装袋机+电动机”的组合设备已达250套,每套加工生产能力达5-10万袋;已建高温灭菌灶480口(含30口锅炉灭菌灶),每灶生产能力达2-4万袋。全县已建“规范性简易菇棚”850个,每个菇棚可装菌筒3000-4000袋。

  二、制约因素

  (一)技术力量弱,科技推广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目前尚无一名具备食用菌专业大专学历的科技人员,从生产中逐步摸索、积累而成长的熟练技术人员也严重不足,村级实用农民技术工不足50人。从事食用菌品种选育、实用技术推广的“通江县银耳科研所”既无办公场地,更无科研设备,在岗人员少。

  (二)市场发育不健全,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全县尚无一个食用菌购销专业市场,产品购销仅靠商贩走村串户收购,双方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对称,常出现卖难和买难现象,生产、经营效益不稳定。同时,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生产、经营规模偏小。在座谈中,龙头企业主要反映:希望政府帮助解决收购季节的收购资金、加工厂房建设的用地、牵头发展专业购销市场、牵头解决“整合品牌资源”中的“商标使用问题”、“基地建设的配套政策问题”等。

  (三)资金投入不足,扩大再生产能力弱。食用菌属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大,产出大。由于通江农民还不富裕,菌农自身投入严重不足,产业规模壮大缓慢。据调查,在食用菌生产中,每袋综合成本1.5元,每袋产菇收入5元(按3000-3500袋计,除去农户自身劳动力投入),每个菇棚的纯收入为1.2万余元。

  (四)配套政策不够,企业无法自建产业化基地。龙头企业反映,企业急需自建优质原料基地,但实际上根本无法操作,因为,只要企业统一收购农户的杂木树棒,有关部门就要征收企业的各种费用、甚至罚款,企业根本无法承担,而对农户自伐自用却不会有具体的收费、罚款行为,为了促进产业化经营,政府必须尽快出台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对策措施

  通过与农户、基层干部、专合组织、龙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一致认为,通江食用菌发展具有生态、资源、品牌、市场四大优势,通江食用菌产业发展应重点抓好以四几项工作:

  (一)科学规划建基地。在确保耳林资源有序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气势特点、农户种养习惯,按“五有”(有场地、有资源、有劳动力、有资金、有水源)条件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规划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发展片区。

  要通过培育树干、枝丫等生产原料采集专业大户、原料粉碎专业大户、原料装袋专业大户、菌筒熟化灭菌专业大户、菌种接种专业大户、菌棚管理专业大户、产品购销大户,创新食用菌生产机制,解决家家户户包揽全过程生产而导致生产标准不统一、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等问题。

  (二)科技攻关破难点。要充实以银耳生产为重点的技术队伍,把“通江县银耳研究所”建设成集科研、生产示范、技术培训阵地,促进科研成果、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要与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组织攻克“菌种带病”、“菌筒室外越夏”、“品种选育及高产稳产”、“病虫生物防治”等制约生产发展的技术课题。

  (三)政策扶持育龙头。在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将政府直接抓生产发展转变为政策促进生产发展,将部门建生产基地转变为企业自建产业基地,将农业部门抓发展转变为各部门抓产业化经营。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企业租山林、租土地、自建原料基地。帮助龙头企业健全产业化经营体系,合理调整种菇大户与企业利益关系,力促大户与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同盟,保护种菇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针对性地解决龙头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基地、厂房用地、品牌整合中的热点问题,建立农户、企业、政府参加的产业会商机制。

  (四)市场开发拓营销。充分发挥专销市场、产品集散市场的纽带作用,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出银耳专业市场,一个产品开发、购销的集散基地。县乡联动,打造食用菌营销平台,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效益。

  (五)组织保障抓落实。党委、政府要把以银耳为特色、香菇为重点的食用菌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组建一套工作班子,充实一套科研班子,落实一名领导主抓,坚持一个部门牵头,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年一年连续抓,一届一届接着抓,常抓不懈,抓出规模,抓出成效。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