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多块地,不仅成为农户的烦恼事,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否能把一家一户的零散地块合并成一整块地,实现联耕联种?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各地都在积极尝试探索中。近日,记者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调研了解到,通过探索农户“一户一田”改革,当地以二轮延包为基础进行了调整,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实现了节约土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多种效应。
“零碎地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需要,农民改革意愿强烈,那就应该尊重”
“我家原来有9块地,总共18亩,东一块西一块,大的有3亩多,小的有几分,因为地块小,小麦机收每亩需70元,9块地要收三四天。而现在变成一大块地后,小麦机收每亩只需要50元,差不多3个小时就能全部收完。”怀远县殷尚村东邵组68岁的邵东洋说,这种“补丁地”家家都有,村民为此很头疼。
由于地块零碎,只能依赖人工耕作,种地成本越来越高,“最多的一户家里甚至有42块地,这是很多农民撂荒土地的原因。”蚌埠市农委经营管理科科长刘春丽告诉记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地域土质存在差别、用水用电条件不同、距离村庄有远有近等因素,一个村组的耕地普遍存在地类等级差异,“这直接导致承包土地的细碎化。”刘春丽说。
当年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时,东邵组的土地主要分为好、中、差三类,而区别土地等级差异则主要是看土地排水情况。“高处不受淹的地为好地,一般能放水的地为中地,易淹的洼地为差地。”殷尚村党支部书记魏伟说,1992年至2013年,殷尚村共投入土地整治资金2000多万元,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土地综合整治等财政项目资金,用于挖沟、修桥、铺路等建设,逐步使地类差异有所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互换并地达到‘一户一田’奠定了基础。”
“干脆小田并大田吧!”2014年土地确权,每户十几块田登记起来相当困难,于是,殷尚村东邵组的邵志敏、邵东洋等几位村民代表萌生了并田的想法,提议把本组当前过于分散、零碎的承包地,以互换并块的方式进行重新合并,形成户均“一块田”。没想到,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全组村民的一致赞同。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东邵组20户原467亩、168块耕地就完成了合并。村民自发成立组织,研究制定方案,找法律政策依据,争取乡村两级支持,认真丈量土地,在并地过程中坚持“以原二轮承包分地人口不变”为基本原则,按照“一户一田”重新承包分配到户,使19户村民实现了“一块田”,另外1户村民有2块田,实现了一户一田的目标。各户的地块面积,少的有10亩多,多的达到30多亩,成方连片,便于耕作。
“零碎地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需要,农民有并地的愿望,改革意愿强烈,那就应该尊重。”蚌埠市农林委主任王红说。
要通过民主协商、政府引导的方式,稳步推进“一户一田”经营试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出一条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土地经营道路
“小田并大田,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魏伟深有感触。
“并地的最大阻力来自那些实际地亩大于应分地亩的农户。”白湖村党支部书记白云新告诉记者,在1992年土地二轮承包时,由于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多种因素,造成当时部分群众实际分到的地亩面积大于应分的地亩面积。再加上土地承包到户后,各家各户不断在自家土地周边包沟占路,有的开荒、推池塘实际增加了不少新土地。
“而这次并地要把全组现有的土地统一进行测量,而后把总地亩数除以总人口数,得出每个人应分地亩面积。这样一来,这些实际地亩大的群众自然就不愿意了。”白云新说,为了说服这部分群众,村干部们简直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因为看到了并地的好处,很多老百姓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做这部分群众的工作。同时,加上宣传“五个不变”原则,即:坚持国家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变,坚持以二轮承包原村民组为单位的互换范围不变,坚持二轮承包原人口基数不变,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用途不变,最终,阻力最大的农户打消了对“一户一田”制度的抵触心理。
然而,在并田中如何保障公正公平,又成了一个难题。“劳动人民总是有着无限的创造力,面临并地过程中公平公正的问题,他们创造性地发明了两轮抽签规则。”刘春丽说。村民将组里的田地以10亩为单位标上号,第一轮抽分田先后顺序,第二轮根据排序号再抽地块号。殷尚村79户村民的1280多亩土地,从原先的426块的“零碎田”,合并成81块“集中田”,基本上做到了“一户一块承包田”。至此,殷尚村彻底结束了耕种地块零碎的历史。看到并田带来的好处,其他村也跃跃欲试。
“小试验、大方向,探路子、作示范”,徐圩乡党委书记蔡永这样概括“一户一田”,他说,“我们搞的是‘小试验’,但这一定是运用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为此积极‘探路子’,如果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为普遍推行‘作示范’,我们的工作就更值得了。”
目前,徐圩乡已进行试点的村民组85个,占村民小组的37.1%;涉及农户占总农户数的27.5%,共合并田块面积46159亩,占12.5万亩耕地的37%。今年底,全乡“一户一田”面积将达到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2018年底,全乡将全面实现“一户一田”的经营模式。
基层的探索引起了蚌埠市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蚌埠市农委印发《关于扩大农户互换并地实现“一块田”承包经营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扶持政策:对通过农户互换并地,实施“一块田”合并土地100亩以上的村,市财政按照互换地面积每亩1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并地地块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互换并地过程中地块测绘、变更影像信息、数据库调整等所发生的费用,由县(区)财政承担。农户互换并地实现户均“一块田”或“二块田”承包经营,免费变更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所需费用由县(区)财政支付。
零散地变成整块地,生产效益、土地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等成效明显
初冬时节,记者在徐圩乡殷尚村看到,整块的麦田整齐划一,说起并田的好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如数家珍。
首先,户均“一户一田”后,土地相对集中,便于机械化耕种,农户耕种、灌溉、收割等环节的工时大幅度减少,物力、财力等投入也明显降低。魏伟告诉记者,小田并大田后,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生产,亩均可降低生产成本约二成。加上农户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单产有所提高等因素,生产经营效益得到明显增加,户均增收20%以上,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