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深圳市大白菜科技董事长陈磊举过一个例子,“去年哈密瓜上市,江南市场的价格是两块钱左右,而南宁市场是两块三,结果两天时间大量哈密瓜进入南宁市场,然而两天以后南宁市场哈密瓜的价格跌到一块六”,陈磊解释的原因是“计划性不足,市场博弈过剩”。
这种现象能否避免?
农业电商贩卖的不仅仅是农产品
作为一位商贩,把货卖个好价钱是生存的硬道理,然而这车货能否赚钱,靠的不是数据和技术,而是个人经验和运气,凭借的是“唯手熟尔”的生意经。假如,商贩能提前预知该批发市场哈密瓜的来货和销货情况,能预知哈密瓜该时间段内的价格波动情况,是否能降低该现象的发生几率?当然能。
“大白菜+”志在构建中国43家农批市场大宗农产品流通数据的底层,通过全国大宗农产品流通的实体市场,链接数万甚至十万家专业批发商,进而掌握1500亿的交易数据。当这些数据运转在同一个平台上时,我们完全可以预判某单品某时间在某地域内的交易情况,这正是商家和市场所需要的核心服务,我猜想这也是“大白菜+”想要实现的核心梦想,正所谓数据挖掘和价值再造。
数据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的根基,一家企业没有数据就如同人类没有大脑,没有大脑则不能思考和预判。企业如此,社会又何尝不是?我们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滞销”,局面能否好转?当然可以,问题的关键在广大农户靠什么来指导生产和经营?很遗憾,我们虽然已身处高度发达的智能社会,但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依然还处在“经验”的传统时代,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等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我们都无从获得精准数据,更无从谈起科学分析,“滞销”便成了农户误判市场的必然结果,最终为损失买单的还是农民,此类恶性循环便周而复始。
今天,市场上已不缺模式多样的农业电商公司,缺少的是能抓取农业数据和善用这些数据的互联网企业。但,话又讲回来,如果一家企业不掌握大宗的订单和交易数据,谈“大数据”就是谎言,数据只有建立在动态交易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数据价值。
“大白菜+”是国内第一家试图通过农批市场来建立数据底层服务的互联网企业,正在快速链接国内几十家农批市场的交易数据,根据现阶段发展来看,与其说它是农业B2B企业还不如说是农业大数据公司,它表面贩卖的是农产品,本质上贩卖的是农业数据,这正是未来的蓝海市场。
这几年,生鲜B2C快速崛起,农业B2B激战正热,各类社区O2O眼花缭乱,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我想一定是那些掌握农业大数据的企业,一定是善于挖掘和构建数据价值的企业。
农产品大流通不可逾越的4B交易链
现在正是吃苹果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个苹果需要经过怎样的折腾才能到你嘴里。我们把苹果的交易链拆开,可归纳为四类交易主体:
1)B1,是生产商,以果农、合作社、生产企业为主。
2)B2,是加工商,以分拣、精装的果企为主。
3)B3,是分销商,以商贩、微商、批发商等为主。
4)B4,是零售商,以电商、商超、社区店、水果店等为主。
网库创始人曾谈到过类似4B理论,但农业比较特殊,实际交易中还有B5、B6、B7的存在,而且交易模型更为复杂。
以苹果为例,B1是苹果初级品的种植者,B2是具备分级、分拣、精装和储存能力的品牌商,B3是各类做苹果生意的商人或创业者,B4是消费终端各类常见的零售渠道。
这颗苹果的销售路径是这样的:
场景一:B1→B2→农批市场→B3→B4→C(消费者)
场景二:B1→B2→B3→B4→C(消费者)
场景一和场景二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走批发市场,后者直接进分销商或终端零售商,而不走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通常是保障该城市居民餐桌需求的主要集散地,比如深圳海吉星批发市场、成都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这里流通的农产品几乎保障了本市80%居民的生活需求。但,传统批发市场的交易几乎靠上下游企业在线下完成,传统批发市场并不掌握交易数据,这正是农批市场的市场缺位。以上“场景一”正是“大白菜+”努力实现的线上交易模型,它希望构建线上版的农批市场,通过数据服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商业预判,并帮助商户拓展额外市场机会。
农业B2B、生鲜B2C、社区O2O等,无论冠以怎样的叫法,本质上还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零售。我们结合上面的4B交易模型,一起回顾下这几年生鲜电商的发展。
从交易链看未来农业电商的竞争优势
1)生鲜B2C推动原产地直采模式
2012年很普通,一颗橙子的出现,让这年显得格外耀眼。“褚橙”映射的不仅仅是褚时健本人的匠人精神,从行业的积极意义来看,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生鲜电商原产地直采模式的发展。
“褚橙”的成功和本来生活网的“买手”制度密不可分,“买手”可以深入到原产地发现好货并整合供应链,这算是生鲜电商的一举创新。
生鲜B2C的交易链是:B4-2-C。本来生活是B4,然而B4需要产地B1,才能实现原产地直采,实际的交易链是B1-B4-C。
现实中,打开生鲜电商的网站或APP,商品琳琅满目,然而更多SKU其实包含了B1、B2、B3等群体。所以这个交易链,还是传统的B1-B2-B3-B4-C的线上版,我们距离纯正的原产地直采还有段距离。
生鲜电商,虽然已有多匹黑马,但仔细比较,其实并没有更核心的差异,你家卖阿克苏苹果,他家也在卖,区别是不同的产区和价格,还有不同的文案故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实现互联网思维倡导的“去中间化”,真正实现“B1-2-C”的直采模型?唯有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当某单品的订单量足够大、足够稳定时,我们便有能力带着订单联合上游基地开展订单农业,产品标准化可控,上下游供应链可控,企业便有能力实现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交易效率。
通过消费数据,反向改造农业上游的生产活动,这将是生鲜B2C未来三年建立竞争壁垒的核心战略。
2)分销商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马云第二天迫不及待宣布“千县万村”计划,称投资100亿到农村发展电商。那几天我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专程参加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的开馆仪式,阿里总裁金建航特意从美国飞到现场来庆贺,并宣布了马云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