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三农好政策好心没办成好事的还有不少

发布于2025-01-19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三农好政策好心没办成好事的还有不少

  补齐“三农”短板,扶持政策不能缺位。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老农家里坐一坐,好政策别只图“看上去美”

  金融支农政策出台了不少,但不少农民贷款仍是难题。日前听到的两位种植大户经历让人深思:

  北方某省的一位玉米种植大户说,不久前当地组织银行大户对接,在会上银行纷纷表态,尽快落实担保抵押政策、加大农民贷款力度。可开会热闹散会冷,他一家一家找银行,门槛还是很高,“财神爷”难见,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另一位来自安徽的水稻大户境况不同。他说,当地财政设立风险基金,不仅顺利拿土地经营权贷到了款,还有利息优惠,更贴心的是,考虑到农业生产周期,利息可以按季度偿还。

  同样是上面的政策,为何落地效果不同?关键还是看地方相关部门有没有当回事、措施能不能接地气。农村贷款难是块“硬骨头”,对于新型经营主体来说,投入大,最缺资金。但贷款手续多、程序复杂,且额度低、期限短,制约了他们发展。对于银行来说,农业风险大,农民没有抵押担保,“惜贷”也能理解。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央不断出台政策,为农村贷款难清开路障。然而,好政策需要上下联动,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出措施,或者是流于形式,把需求对接简化成开座谈会,不找到症结、不解决难题,政策听上去再好,农民也不会满意。

  各地出台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好心没办成好事的还有不少:有的地方出台了调结构规划,但农资服务和技术指导跟不上,农民不敢种、不会种;有的制定了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但门槛过高,急需启动资金的创业者享受不到;给农民提供免费培训,但内容简单重复,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好政策“看上去很美”,但不接地气,为什么?有的是调研不深入,与农民需求对接不精准;有的是配套措施跟不上,导致“有令难行”;有的是部门利益分割,“果子熟了抢着摘,遇到困难绕道走”。

  当前,农村农业发展势头不错,但困难也不少。结构调整任务重、难度大,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城乡差距还很大。补齐“三农”短板,扶持政策不能缺位。常听到农民抱怨:“为啥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政策就是落不到我们身上?”可见,政策不接地气,不仅影响农民获得感,还会伤了农民的心。

  让好政策接地气,政府应增强“内力”。提升政策制定水平,不妨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老农家里坐一坐,想农民所想,解农民之难,这样出台的政策才更有泥土味。政策执行能力也要加强,农民群体日益分化,有留守家乡的老人儿童,有外出务工人员,有坚守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农民,也有敢为人先的新型经营主体,好政策如何能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全面惠及不同乡村的发展差异,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干部应多些“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完善自身能力,多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让政策细节更实,打通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怎么改,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能减弱。帮助老乡的手再多一些、肩膀再厚实一点,农民在奔小康的路上才能更加坚定和自信。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