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陈菜园的明天充满希望
——记中行河南省分行驻睢县陈菜园村第一书记刘明昕
记者 张生平 通讯员 张金才高云光
2015年9月,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45岁的刘明昕,被河南省委组织部选派到睢县蓼堤镇陈菜园村任第一书记。
陈菜园村地处睢县西部,有4个自然村,人口2148人,青壮年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全村耕地面积2465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6户47人。全村有党员28名,村“两委”干部8人。陈菜园村是传统的农业村,外出打工是村民种地之外的主要经济来源。
全村没有工业企业,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蒜、三樱椒、花生等,蔬菜仅有少量种植。
陈菜园村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尤其适宜蔬菜种植,该村得名也由此而来。据史料记载,该村“明洪武年间,陈氏始祖自山西洪洞迁来以务农兼种蔬菜为业,因种植蔬菜有方,闻名四方,陈菜园村由此称为陈氏菜园”。然而,近年因开拓市场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加之缺乏资金及技术支持,该村的蔬菜种植规模呈现萎缩之势。
既来之则干之。刘明昕首先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抓起。刚到村里时,村委会大门的锁都锈蚀了,院内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干部群众没人过问。当时,全村在家的村干部也仅有3人。为整顿村干部队伍,他让村支部书记给外出打工的村干部一一通电话。春节前夕,所有村干部集中在村委会开会,他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决心让陈菜园村改变面貌的计划。大家统一思想后,信心十足,陈菜园村有了坚强的战斗堡垒。春节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在家,随叫随到,对党支部分派的工作都积极参与落实。
刘明昕知道,驻村时间有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带动群众快速脱贫致富,提高生活的幸福感。经细致调查分析、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后,刘明昕决定以“惠农”、“富农”、“助学”三条主线贯穿驻村工作。他决定,以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发展集体经济,保增收、助脱贫,增强群众的成就感;扶贫先扶智,狠抓陈菜园小学建设,为农民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他积极主动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去年种的大蒜,今年已经为陈菜园群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今年以来,该村已经或正在落实的重大发展项目有:畅通工程,已经争取到总投资163万元的长约4公里的村内道路建设项目;明亮工程,安装了160盏路灯;平安工程,建成了有50只摄像头的远程监控系统;美丽乡村工程,已经建立了环境卫生治理体系;助农工程,计划总投资45万元,为村民再打20眼灌溉机井。此外,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到位,投入运营后将为农副产品销售搭建新的、更广阔的平台。他还从内黄县聘请2名技术员,免费帮助32户村民建设了120亩瓜果蔬菜大棚。精致、美观、实用的村室扩建、美化工作,以及村文化体育广场都已建成。
扶贫工作重在扎实、深入,重在精准。精准脱贫的前提,是必须真正弄清要“扶持谁”。为了扎实做细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刘明昕本着下得来、蹲得住、摸得清的原则,从村情实际出发,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困难村民家庭进行摸底,掌握了困难户的人口数、致贫原因、现有致富条件、存在的其他问题等,打好了精准脱贫的基础工作。
因犯罪被判刑的村民陈某出狱后,发现身份证已被注销,而镇派出所要求其必须出具有关省级部门的证明才予以补办,刘明昕得知情况后多方奔波帮其办理了所有证明材料,使其顺利地办理了二代身份证。村民杨海梁欲建蛋鸡场,需申请贴息贷款,刘明昕开着私家车往返县城多次,帮他成功贷到了急需的发展资金。贫困村民张世海一家四口人中有三人智残,其本人也已丧失劳动能力,刘明昕协调镇敬老院接受其夫妇二人入院……他对记者说:“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群众的工作就好做!”
扶贫先扶智,温暖村娃心。刘明昕从陈菜园小学的办学条件改善、学校管理、留守儿童关怀等方面着手,采取分批打造、梯次推进、全面带动的方法,让陈菜园小学的整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观: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圆了乡村孩子的“电脑梦”;争得“班班通”项目支持,助力教学质量提升;建成了校园多媒体广播系统,使学校有了温馨的环境。他还努力搭建社会帮扶体系,协调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省实验中学等社会机构,与陈菜园小学建立了长期帮扶、互动关系;联系省教育学院的志愿者,利用假期为陈菜园小学开设音体美短修课。陈菜园小学的软件、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源猛增,规模已由原来的4个年级不足100人发展到目前的6个年级180人。通过中行河南省分行的支持,陈菜园小学目前正在兴建投资35万元的综合楼。
刘明昕这个从省城来的第一书记,已和陈菜园村的2148名村民融为一体,陈菜园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