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乌兰察布迎来最美的季节。
在乌兰察布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占地1700亩的绣华山庄里,碧绿草地掩映着蓝天白云,“散步”在草地上的毛茸茸的北京油鸡给草原平添了几分生气。
近日,京蒙合作精准扶贫项目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扶持内蒙古丰业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蛋鸡养殖产业,集成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实施“京蒙合作乌兰察布蛋鸡养殖科技扶贫”项目,探索出“科技+产业+电商平台”的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京蒙两地专家的交口称赞。
“现在太热了,出来的鸡不多,等傍晚的时候都会出来遛弯。”公司总经理杨秀花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50岁出头的杨秀花几年前开始从事蛋鸡养殖。“乌兰察布有养鸡的传统,但有一段时间中断了,最近又开始迅速发展。”杨秀花说,在与北京的科研单位合作前,她养鸡主要靠经验,虽然效益也还凑合,但缺乏标准化养殖,规模也上不去。
事实上,乌兰察布的养殖户普遍对实施标准化养殖认识不足。这里的蛋鸡养殖业优种覆盖率低,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经营管理不善,产业链短,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有限。
“京蒙合作乌兰察布蛋鸡养殖科技扶贫”项目旨在帮助乌兰察布建设蛋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引进优质蛋鸡品种,提高覆盖率和饲养管理水平。“在北京油鸡的基础上,专家们给我们带来了新品种‘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提供维生素、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专用饲料,而且配备了专门的技术团队。”杨秀花说。
联盟组织北京农林科学院刘华贵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宁中华教授等4名专家来到乌兰察布举办养鸡技术培训班和农户现场培训,专家通过查看生产记录等方式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详细讲解。
“你看看我们的鸡舍、草地上给鸡喝水休息的鸡棚,都是按照标准建设的,专家给我们带来了技术、信息,而且帮我们打开了市场。”杨秀花高兴地说,现在公司的鸡蛋、鸡肉已销往北京、上海、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
该项目选取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镇苏集村、张仁沟村2个示范点养殖“农大3号”节粮型蛋鸡,带动专业大户和贫困户共25户,每户年均收入达8400元;选取十大股村、白家地村2个示范点养殖北京油鸡,带动专业大户和贫困户共40户,每户年均收入达8000元。
“能帮助那么多人赚钱,比我一个人赚钱高兴多了。这都得感谢科技。”爽直的杨秀花说。
同样是在察右前旗,一座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全自动薯条加工厂特别引人注目。记者看到,几栋厂房正在抓紧施工中。这是由联盟企业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与察右前旗政府合作建设的。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薛新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条全自动薯条加工生产线,在技术水平、装备智能化和未来发展潜力上都处于国内领军地位,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建成后,该工厂将带动原料种植7.6万余亩、种植贫困户5千余户,平均每户增收4.8万余元。
项目建成后,将安排农村劳动力共计300人,平均每人每年工资预计5万元,实现农村就业人口增收1500万元,可极大缓解乌兰察布市就业压力,助力脱贫攻坚。
联盟对于促成北京企业在乌兰察布设立薯条加工厂发挥了关键作用。联盟充分发挥各种通信渠道(网站、微信)的作用和影响力,搭建完成涉农信息交流、沟通联系的京蒙科技合作信息平台,高效快捷地为成员单位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服务,促进两地优势资源有效对接,推进京蒙合作精准扶贫取得新突破。
本报记者 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