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中国主导制定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由中国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制定的这一国际标准,填补了迄今为止全球没有统一控释肥料标准的空白,成为世界控释肥领域的一项“金标准”,此举对规范和促进全球控释肥料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在肥料行业的国际话语权意义重大。今天本报将为读者讲述中国制定控释肥料国际标准背后的曲折经历,以及我国科研人员及行业领军企业潜心科研,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在控释肥领域一举实现从技术落后到世界领先的腾飞历程。
“2012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会议上我们正式提出控释肥料国际标准,提出后争论比较激烈,国外专家说你们国家搞控释肥才多少年,你们现在能不能生产还是个问题呢。” 中国主导控释肥国际标准制定亲历者、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主任刘刚回忆起标准申请阶段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日前,由上海化工研究院、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正大集团在京共同主办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研讨会”上,曾经亲身参与此次国际标准制定的专家学者讲述了从申请到最终通过的艰难曲折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在“游戏规则”制定上的激烈争夺,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硝烟弥漫,为抢占产业国际话语权,各个国家拼尽全力,但是最终的胜利者一定是在科研和产业上最有实力的王者。
刘刚介绍说,在提出控释肥料国际标准以前,中国已经在缓控释肥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09年《缓释肥料》国家标准、2012年《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等都是由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团、山东农业大学等联合制定的”。
“可是,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化肥产业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刚提出国际标准时,他们第一反应是你们还能做这个吗?他们看都不看指标就提出反对,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本想是以他们来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此次国际标准的主要参与方、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说。
据了解,金正大集团是我国高新肥料研发和生产的领军企业,该集团十分重视新型肥料的自主研发,早在2006年已掌握控释肥核心关键技术,并建成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产销量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目前市值居全国化肥上市公司第一位。
2010年金正大集团牵头成立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2年建成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集团承担了很多国家任务,包括缓控释肥“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发布了缓控释肥行业发展白皮书,先后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金正大实施的是科技创新、标准引领的战略,陈宏坤介绍说,金正大非常重视标准的制定,从2007年开始就参与了缓控释肥料的行业标准制定,取得了大量的分析检测数据,之后又全程参与了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
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出台前,各国基本是企业标准,国际标准一直是个空白。“企业标准都是保密的,我印象很深,中国出口控释肥料到德国,检测结果他说合格就合格,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从来不说用什么检测方法。”刘刚说。
实际上,多少年来,中国一直在争取参与制定控释肥国际标准,但一直挤不进去。“制定国际标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要有5个及5个以上国家同意参加这一标准的制定,这个标准才能立项,如果不足5个国家,这个标准就立不了项。所以在标准立项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有7个国家表示愿意参加中国主导的控释肥料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制定可以立项了,可是在2013年6月提出工作草案NWD稿后,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提出质疑。据刘刚介绍,这些国家质疑中国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资格来制定标准。“其实某些国际肥料生产企业对我国控释肥到底是什么规模并不了解,我与他们交流时说金正大的生产规模有30万到40万吨,他们笑说全世界加起来不超过100万吨,中国加起来有50万吨就不错了,事实上金正大一天就能生产2000吨,实际生产能力有60万吨。所以说通过这次制定标准,也使国际同行对中国肥料产业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接下来,2013年10月中国正式提交工作草案CD稿,12月进行了CD稿的投票。“2014年3月进行最后的投票,这时已有21个成员,很多国家感兴趣陆陆续续都参与进来成为有投票权的国家。那时形势很严峻,21个国家只有10票同意,没有超过半数票,会场争论很激烈。我担心这个标准还能不能干下去。”刘刚回忆说,会后中国标准制定方和各国代表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工作,“我们把中国的标准翻译成英文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早在2009年中国就已经有了缓控释肥国家标准。”
实际上,控释肥是一种新型智能环保肥料,是一项以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为依据,运用现代植物营养理论并联合控制释放养分的前沿科技。控释肥釆用不同性质的包膜材料,这层高科技包膜布满纳米级微孔,这些微孔就像一个个“小开关”,调控肥料养分在土壤里的释放量和肥效期,使养分的供给能够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肥量同步,植物生长旺盛期需要大量营养时,“小开关”打开控制释放更多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缓慢期不需太多营养时,“小开关”关闭从而减少营养元素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