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不同用途不同,优质麦市场需求大
作为主粮,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面包、面条、蛋糕、馒头、饼干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小麦制品。然而,不同的小麦制品,对小麦的品质要求也各不相同。
“根据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等指标,可以把小麦分为强筋、中筋和弱筋三种,不同的种类,适宜加工成的食品也各不相同。”据魏益民介绍,强筋小麦面筋强度大,面团稳定时间长,适合做面包和面条;中筋小麦面筋强度适中、延展性好,适合制作面条和馒头;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面团稳定时间短,则适合做饼干、糕点等酥脆食品。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一直研究国内优质麦品种。他说:“目前,我国种植出来的普通小麦多用来制作面条,在品质上基本不成问题,但仍然缺少高品质的优质麦。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发展相对比较慢,目前这部分的优质麦市场缺口较大,甚至还需要进口。”
数据显示,我国的小麦生产在过去5年里以每年增产大于250万吨的速度,于2015年突破了130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小麦生产大国。与此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价格差异,以及国内优质专用小麦短缺等因素,5年来每年还进口一定数量的优质专用小麦。仅以国内最大的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单条生产线,每天小麦使用量在4万吨左右,加工用的优质麦常常需要进口。
“我国小麦生产在经历了12年连续丰收的背景下,依然存在严重的生产不能满足加工业和消费者需求的‘品种、品质、品牌’问题,而这些是影响了国产小麦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问题。”魏益民坦言,调整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麦,是眼下小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优质麦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种植区域要科学布局,规模生产靠集成技术
与一般的小麦品种相比,优质专用小麦产量高、品质优良,且有专门的加工用途,因此,在种植技术方面,自然要求也更高。
山东省梁山县馆驿镇小营村农民张效文是种地的老把式。3年前,他开始种植优质麦,同时加入了梁山县万众种植专业合作社,应用先进的绿色集成技术,进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他告诉记者,原来自己种普通小麦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而且效益一般,现在种了优质麦,并且有了集成技术来“保驾护航”,而且在收购价格上,优质麦也比普通小麦每斤至少高出1毛钱。“品种好,技术先进,收购价格高,我们农民的效益自然好。”张效文感慨道。
“种植优质麦对地块有要求,如果地力不行,会影响优质麦的产量与品质。”作为万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吕建华从2010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并收购优质麦,为全国的多家加工企业提供优质麦专用粉。如今,合作社种植的优质麦面积达到8万多亩,亩产稳定在500公斤左右,完全不愁销路。“沙地种小麦,品质不行,比淤泥地每亩至少能差200斤。因此,我们在种植上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吕建华对记者说,今年,他打算流转些更适合种优质麦的土地,进一步扩大优质麦在梁山当地的种植面积。
无独有偶,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新乡,近年来也种植了大片的优质麦。新乡市辉县冀屯镇五丰粮食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签订30000亩优质小麦收购合同。据理事长孙绍臣介绍,当地农业专家根据强筋小麦的营养需求,为合作社提供精细整地、规范播种、节水(测墒调亏)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等优质小麦生产集成技术。今年预计小麦回收价格能高于市场价0.4元/公斤,仅此一项就能为农户增收128万元。
“现在,小麦生产成本在不断提高,要提升小麦的竞争力,技术必须要绿色集成、良种良法配套;产量必须要提升,品质更要有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刘建军感慨说。
科技支撑全产业链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价值最大化
大面积种植的小麦效益要高,还需要依托加工业来提升其附加值。吕建华的合作社早在2010年就开始进行订单生产,每年生产的4万吨优质麦,几乎一收上来就能立刻脱销。从今年起,吕建华打算尝试一二三产融合,整合资源,自己建一个小型的专用粉加工厂。“这样,从种植到仓储,再到销售加工,我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就能实现小麦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种植户与合作社的双赢。”吕建华对未来信心满满。
“我们也希望能参与小麦的种植环节,从源头上保证小麦的品质。”河北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挂面加工企业,近年来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合作,一次建成20余条挂面生产线,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副总经理魏海京告诉记者,作为面粉加工企业,他们需要收购优质麦,但由于优质麦规模化种植不多,他们只能四处搜寻,而如果能参与到种植环节当中,适当延长产业链,就能满足加工的需要了。
“我国目前优质麦的品种并不少,但规模化的种植相对不多,适用于加工的专用粉也很少。存在着‘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问题。因此,在品质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刘建军认为,尽管从技术上来说,用中国麦做出世界最好吃的面包已经不成问题,但中国面粉加工的方向应该是部分专用化,必须根据国人的消费习惯和需要,形成规模种植,稳定中筋小麦,增强强筋和弱筋小麦。除了要使小麦产品供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要求品种、质量、安全、营养、方便性契合消费者需要。
实际上,从全麦粉、麦胚产品,到饲料、工业产品,除了食品之外,小麦可加工的门类丰富多样。而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魏益民则建议要从整个产业链上实施科技支撑,他解释说:“生产上,要使用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储运环节,要使用原粮分类和储运技术;加工上,则应该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此外,还要推进综合利用技术,尽可能多地开发和利用小麦资源,挖掘小麦的全部价值,也让国人吃到品质更好的小麦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