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正确理解和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于2024-11-22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正确理解和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如何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谈点个人的初步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大家知道,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讨论。但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不是,似乎说的还不是很清楚,有的甚至是误读。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想,至少需要把握以下“两是,三不是”: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改革,对象是体制机制,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离开了这个“改革”实质,去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会偏离本来的含义。实际上,仅从汉语语法上讲,不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供给侧改革”,都是一个偏正结构短语,“供给侧”是定语,“改革”是中心语,显然“改革”是中心意思。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改变我国供给侧的一些妨碍供给结构适应需求变化的旧体制。所以,虽然“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但不是改革本身。关键是看,谁去做,以怎样的方式去做。改革的对象是体制,而不是问题或任务本身。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结构性改革。总书记强调,我们提的供给侧改革,完整地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3个字。实际上,我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结构性改革,离了“结构性”的实质,谈供给侧改革就没有意义。结构性改革一词其实来源于西方,强调的是对产生结构性矛盾的体制问题,包括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关系进行改革,比如,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和福利制度改革。在我国,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这种问题的产生有特殊体制原因,主要是政府与企业关系扭曲。其实,供给侧原本不是问题,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有一只“有形之手”在起反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理顺这些关系,让市场真正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该入土的“僵尸企业”,就让它“入土为安”。

  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等于供给学派的主张。总书记强调,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大家知道,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学派极力主张大幅度减税,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也包括通过降低税费来减轻企业负担的要求,但不仅改革的性质与供给学派主张有根本的不同,而且改革的范围也要远远超过供给学派的主张。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等于结构调整。现在有一种误解,认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结构调整。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与结构性问题有关联,但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具体措施上都不等同于结构调整。过去,结构调整通常采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三种手段,更多的是采用行政手段。很显然,这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也不排斥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比如减少亏损补贴、停止僵尸企业贷款、依法实行企业破产等,但与以往不同,对结构的调整将主要是通过改革的办法,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对传统的调结构方式进行反思后做出的主动选择。

  第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显然是误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过去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引发各种结构性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方案,但我认为,这样的方案,即使冠以“计划”之名,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计划经济了。现在需要的是体制改革,如果只调结构,而不改体制,就难免会陷入“过几年又来一次调整”的怪圈。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如何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方面、五大重点。

  首先,一个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任务,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针对重大结构性问题推进体制改革,破除一切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其次,从长远看,就是要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供给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微观主体、市场体系和市场管理三方面,总的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按照三中全会精神,这三方面的改革方向:一是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三是要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依靠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最后,从近期看,就是要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一是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二是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三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依法处置信用违约,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四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五是扩大有效供给。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补齐软硬基础设施、人力投资等短板。

  这五项任务的核心是深化改革。去产能,就要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去库存,就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去杠杆,就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推进金融改革。降成本,就要推进税收、社保制度、垄断行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把行政审批减下来。补短板,就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解决好“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体制问题。

  三、如何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推进

  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市场风险点增多的形势下,如何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政策方针。我体会,主要是要做到“三稳定、两调动”。

  第一、稳定宏观经济。这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此,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真正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正稳健,注重把握重点、节奏、力度。要保持定力,避免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确保中央已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

  第二,稳定市场运行。主要是要保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中央已明确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这就是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要保持股市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第三,稳定社会就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下岗失业问题,有的要转岗,有的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有的破产企业职工要直接纳入低保,有的让他们接受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同时,社会政策要托底,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稳定器的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第四,调动企业家积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僵尸企业”的处置,还是房地产库存的消化,以及有效供给的增加,都离不开企业家的积极主动参与。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重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环境,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氛围,切实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

  第五,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当前,各方面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不断提高,有关部门已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许多地区研究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国家还将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改革方案。无论是政策和方案的制定,还是落实,都需要各级干部的担当作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才能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总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我们要深刻理解它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基本要求,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