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马铃薯主食开发如何快起来

发布于2025-01-22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马铃薯主食开发如何快起来

  “新马铃薯两元一斤。”这是近日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一农贸市场内,几家摊位上马铃薯的销售价格。摊主黄老板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马铃薯,国家不是也说要把马铃薯发展成主食嘛,估计以后生意会更好。”

  马铃薯是重庆市第三大作物,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主粮产业。常年种植面积550万亩,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2015年重庆马铃薯种植面积为558.2万亩,总产量667.2万吨。重庆市农委的数据显示,重庆年消费马铃薯约17万吨。在全国加快推进马铃薯主食化的背景下,重庆也在努力让马铃薯变成饭。

  马铃薯是库区、山区的“半年粮”,也是区域经济的支柱

  重庆有14个区县以马铃薯为主要产业,其中库区县占了一半。马铃薯在当地俗称“半年粮”。马铃薯也是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地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巫山县是重庆马铃薯生产的重点县,常年种植面积约30万亩。

  该县骡坪镇大垭村村民覃克山告诉记者,在这片海拔1200米的黑土地上,村里人主要种植一种名为“米大洋芋”的马铃薯。“我们家也种了2亩地,一些自己吃,一些喂猪。大个头的挑来卖,一年能卖1000多块钱。”

  由于马铃薯是县里的主要农作物,巫山县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去年,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大垭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巫山县福益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统一收购,统一营销。

  “合作社成立以后,不管洋芋大小,只要想卖,装车后就能拉走,2亩地洋芋在原来基础上收入增加了两千多元。”覃克山乐呵呵地说。

  商品化、主食化等精深加工技术滞后亟待突破

  在马铃薯主产区巫溪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约55万亩,产量超过60万吨。这里传统的马铃薯用种是把上一季收获的马铃薯留部分下来,播种时切下有芽眼的小块,种进地里。“这种一代传一代的种子,到七八代后,就退化了。”巫溪县原农委纪工委书记吴世万说,用退化后的种子生产,最后亩产不超过千斤。

  为确保巫溪马铃薯的产量稳定,上世纪70年代,一些农业科技人员主动承担起攻关马铃薯种子退化难题的任务。通过脱毒马铃薯种的使用,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最低1吨,最高的超过3吨。

  2008年,巫溪的脱毒马铃薯技术进入农业部脱毒马铃薯良种工程建设项目。

  脱毒技术改变了巫溪马铃薯的命运,马铃薯成为巫溪粮食产业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农民收入最高的一项。尖山镇八佳村的村民范兴平说:“我家种的2亩脱毒早熟马铃薯,收了4800公斤,其中4300公斤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出售,收入6450元。”

  巫溪县政府在文峰镇三宝村建立了脱毒种薯培育生产基地。“目前,基地年产4000多万粒组培脱毒马铃薯原种,每年为本县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提供100万亩脱毒马铃薯用种。”吴世万告诉记者。

  健康种下地只是马铃薯稳产的第一步。南川区水江镇若丰蔬菜种植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基地负责人熊仕才最近比较忙,“每天都要去地里看,前段时间下大雨,晚疫病太严重了。”熊仕才说,若不能有效预防晚疫病,可能给马铃薯造成50%~80%的减产。

  据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182.85万亩。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晚疫病,至今仍是挡在在马铃薯主食开发路上的一个坎儿。

  除晚疫病外,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品种单一、科技到位率低、储藏水平落后等问题。此外,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影响重庆马铃薯生产的因素之一。目前仅有用于翻耕和起垄的微耕机,播种、施肥、收获等适合山区使用的中小型机械几乎没有。

  长大后的马铃薯也有“烦恼”。“目前,重庆马铃薯加工主要以淀粉、粉条为主,缺乏适合本地区大众化消费的主食产品,商品化、主食化等精深加工技术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振霖说,重庆市马铃薯淀粉加工年生产能力6.5万吨左右,仅有2家万吨加工企业,加工规模较小,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不强。按现有加工规模,重庆年加工新鲜马铃薯约为47万吨,仅占产量的7%。这是必须突破的瓶颈。

  以加工为导向优化生产布局,重点发展多元化主食产品

  重庆市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马铃薯是这些区域的生态优势作物。因此,如何克服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问题,让马铃薯“迎来春天”,是重庆农业部门正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为加快重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市农委综合各区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按照不同季节和用途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马铃薯主产县以淀粉加工型为主,同时也种植部分蔬菜型马铃薯。重庆中西部地区以蔬菜型马铃薯为主,合理利用温度、光线和水土资源,推行形式多样的间、套、轮作方式,扩大秋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充分挖掘马铃薯在秋冬两季的生产潜力。

  马铃薯深加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经济附加值低,产业链短,是重庆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必须克服的问题。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要拓展加工领域,发展马铃薯精淀粉、颗粒粉及薯条、薯片和膨化食品、即食马铃薯产品、马铃薯半成品。同时,还要重点发展富有地域特色、不同营养功能、适宜不同人群的多元化马铃薯主食产品,创新开发以鲜薯泥为主料的面条、薯饼、馒头等加工食品,争取实现加工率20%以上,尽快实现马铃薯主食化。

  “加大适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黄振霖建议,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和防控,积极试验示范免耕和小型机械化种植技术,大力推广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技术。“还要开展种薯贮藏方式及贮藏技术研究,研究适合重庆山区的种薯和商品薯小型贮藏库(窖),探索架藏、堆藏、袋装贮藏、箱式贮藏、散射光贮藏等多种方式,提高鲜薯贮藏水平。”

  黄振霖还建议,加快马铃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乡镇农技人员、村社干部、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等组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产销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统一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组织生产和销售等服务,提高马铃薯生产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与协会、薯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行订单生产。

  马铃薯主食开发是一项创新性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记者日前参加了在云南昭通市举行的“马铃薯种薯国际论坛”,深感马铃薯主食开发必须夯实产业基础。

  首先,要打好马铃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农业基础,实现马铃薯增产稳产。

  有调查显示,马铃薯中低产田地比例大,品种规模化程度十分低。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靠天吃饭的原始状况仍未改变。因此,必须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要建设完整的马铃薯产业链。

  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意义在于,鲜薯通过转化后作为储备粮使用。鲜薯一般只能储备1年,而加工成为全粉、生粉可储备10年以上,较大米、玉米和小麦等传统粮食3年储备期更耐储藏。所以,大力推进设备化深加工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虽然云南省具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自然优势,但由于第二产业欠发达,进入马铃薯加工、营销和种薯生产的企业太少,加工、外销和种薯比例太低,自然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也是制约很多地方马铃薯主食开发的重要因素。如何鼓励加工企业走进来,是增强品牌创建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形成马铃薯完整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昭通市通过内引外联,加强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通力合作,已建立起优势互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研究与开发的局面。

  再次,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马铃薯对水肥非常敏感,病虫害也比较严重,获得丰产需要精耕细作和防治病虫害。在云南等西南地区,马铃薯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冷凉山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粗放种植模式改进有待时日。特别是随着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队伍素质更需要提高。

  在昭通马铃薯种薯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建议,应联合高等院校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理论上的帮助,推广良种良法的生产方式,尽量让农民获得优质的一级种薯。此外,应抓好种植农民当中的典型,使其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搭建平台加强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对于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马铃薯生产都应当是有价值的。

  将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好,不仅需要地方政府以长远的目光进行正确的引导,更需要种植户、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等共同的努力。要把握住马铃薯主食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使马铃薯真正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繁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