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5400万黄蚬苗放流大海

发布于2025-01-05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5400万黄蚬苗放流大海

丹东黄蚬子大规模人工养殖未来可期

“经过3年努力,今年我们培育出平均规格为5.4毫米的中国蛤蜊苗种,这将大大增加放流的成活率。”8月10日,刚刚从东港市育苗中心返回的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防科科长袁甜向记者介绍说,几天前,他们将新培育出的5400多万粒中国蛤蜊幼贝成功放流至东港大鹿岛海域。“开展人工繁育及中间培育技术研究,可为中国蛤蜊滩涂养殖、浅海底播增殖、增殖放流提供大规格苗种,有效提高资源量。”

中国蛤蜊俗称“黄蚬子”。丹东毗邻海域水浅滩阔潮差大,受鸭绿江和大洋河等径流作用,近海水域交换活跃,海水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造就了丹东产黄蚬子等水生动物肥满鲜嫩。据悉,2011年,丹东黄蚬子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2015年年底,经过国家农业部专家组现场考核评审,“东港大黄蚬”示范样板创建各项指标均通过验收。

据了解,受各种因素影响,黄蚬子产量逐年减少,每天能够捕捞规格以上的黄蚬子只有5000多千克,比十多年前资源量锐减90%以上,亟须开展苗种扩繁与资源修复。“为探索黄蚬子人工育苗技术,2012年开始,我站立项研究中国蛤蜊人工育苗技术,旨在解决人工增养殖种苗来源问题,为未来规模化苗种生产和推广增养殖提供技术储备。”袁甜介绍说,2013年他们培育稚贝3870万粒,平均壳长465.3微米。2014年培育出稚贝1.2亿粒,平均壳长1.3毫米。今年他们终于培育出平均壳长5.4毫米的稚贝5412万粒。今年7月,中国蛤蜊人工繁育及中间培育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丹东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

“人工增殖放流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工培育的稚贝壳长到0.5毫米以上可以放流,今年放流的5.4毫米大规格苗种将大大提高放流的成活率,对恢复本地区资源将起到积极作用。”袁甜说,“丹东地区有海水池塘13万亩、浅海108万亩。未来如果进行池塘养殖,每年约需幼贝240亿粒,如果进行浅海增殖,则苗种需求量更加庞大。”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