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奉节网讯(记者 马江望)“刚喂完一遍蚕,可以休息一下了。”近日,记者走进青龙镇发祥村贫困户吴仕福的养蚕大棚中,便听到清脆的“沙沙”声,像正在演奏着一曲和谐的交响乐,那正是蚕宝宝的用餐时间。“这是今年第二季蚕,目前来看,质量应该还不错。”吴仕福一边查看“蚕宝宝”长势情况,一边聊起了他的“养蚕经”。
桑蚕养植 找准脱贫新路
今年43岁的吴仕福,是该村的建卡贫困户,家庭共有4个人,自己患有慢性病,需常年吃药,无法做重活,妻子黄正容在家照顾正在读书的两个儿子,一家守着自家几亩土地,常为收成发愁。
为了解决吴仕福一家的困境,帮助他家尽快脱贫,2015年8月,发祥村驻村工作队安排村综合治理专干蚕桑技术员刘鹤鸣对接帮扶吴仕福。
刘鹤鸣经常来到他家,为他谋脱贫点子。“养蚕是一个增加收入的好路子。与养猪种田相比,养蚕的劳动强度相对小得多,而且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风险小。同时,利用农闲时养蚕,还不耽误其他生产。”听村里的农技员说,养蚕比种粮食划算,他动了心思。
说干就干,在技术员刘鹤鸣的鼓励和指导下,他通过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途径,逐渐掌握了养蚕的相关技术。2015年冬,吴仕福开始试养2张蚕种,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吴仕福吃住在蚕房里,每天记录蚕宝宝的变化。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当月实现了收入3600元。
“蚕宝宝”成致富“金钥匙”
吴仕福在收获创业的“第一桶金”后,决定扩大规模,但蚕房等基础条件不够,也难增加养殖数量。“本来资金就很吃紧,朋友能借的都借了,还是筹不够建设蚕房的费用,还好有祥飞蚕桑公司给予建设蚕房每平方米100元的补贴,减轻了我不少的经济压力。”吴仕福说。
在发祥村委和祥飞蚕桑公司的帮助下,2016年3月吴仕福完成了自家蚕房的修建,今年吴仕福第一季养殖了蚕子3张,实现收入5400元,第二季养殖了3张,再过几天就可以上架了,上架后5天就可以出售实现收入。
养蚕过程中,吴仕福善于学习摸索,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到两年时间的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养蚕育蚕知识和技术,蚕室蚕具消毒、温育、防病每一细节严格操作,他养的蚕,死蚕少,上茧率高,结出的蚕茧质量好,蚕丝白净,解舒率高,蚕茧每张产均达50公斤,养蚕规模逐年扩大,收入逐年提高。
看着准备上“山”的蚕宝宝,吴仕福说:“再过几天,祥飞蚕桑公司就会到我这里来收购蚕茧,就等着钱送上门来了。”吴仕福告诉记者,自从开始养蚕,他家里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蚕养得好,就挣得多。”提起养蚕带来的收益,吴仕福喜上眉梢,他算了一笔账,一年养蚕3期,每期养蚕3张,平均一年可产9张蚕,按照均价1800元每张蚕的销售价格,一年养蚕的收入就达1.6万元左右,而且他妻子黄正容在村委的帮助下到本地务工可实现收入8000余元,再加上其他农业收入,这个四口之家将彻底摘掉贫困帽子,走上小康路。
义务传教 带动乡亲养蚕致富
“种桑养蚕是个好项目,市场前景良好,现在我有了技术,如果有乡亲也想养蚕,我很愿意带领他们一起走养蚕致富路。”致富了,吴仕福没有忘记乡亲们,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学到的全部知识技术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谁家在养蚕上有困难、有问题上门求询,他耐心细致讲解,甚至亲自跑到桑蚕室现场操作示范。
他向村民算账说:“种植玉米一年一亩收成好可以收入500元,除去成本和劳力,基本上只是保住了口粮,根本赚不了钱,而种桑养蚕,每家年收入最少都有几千元。”
看到吴仕福养蚕有了经济效益,村民这回服了,纷纷向他取经,全村掀起了种桑养蚕热潮。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蚕桑桑园800余亩,培育出养蚕大户40户,全村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发祥村,像吴仕福这样依靠养蚕脱贫致富还有很多。该村6月开始陆续上市的150张蚕种的春蚕蚕茧,累计销售金额达25万余元。养蚕增收,已成为该村农户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为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自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镇就陆续出台桑苗补助、新建蚕房补助和大户用肥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了我们村贫困群众种桑养蚕增收的积极性。”发祥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村春季养蚕150张,创收额即增至25万元,为全村今年实现整村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养蚕已成为该村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