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节水技术种小麦按需集成立不败

发布于2024-11-16 来源:农讯网: > 综合资讯 作者:
导读: 节水技术种小麦按需集成立不败

  原题:技术集成提高小麦产业竞争力

专家在田间查看小麦长势。李晨摄

  再过几天,河南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三兴家庭农场的3300亩麦田就要收割了。农场主范海宝对今年的小麦收成很有信心。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去年开始采用中国农科院的喷灌节水技术,少浇一次水,节水40立方米;同时采用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少打一次药。每亩节约30元到50元成本。而且,当年亩产量就从过去的400多公斤提高到了500多公斤。”

  范海宝提到的这两项技术,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灌溉所、植保所、资划所、加工所、农机化所,联合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新乡市农科院、新乡市农业局等单位,组成协同攻关团队为小麦产业所集成的一套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中的两种。今年,他的家庭农场采用了全部7项集成技术,成为该项目的一个示范点。

  在现场考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陈萌山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是决定我国小麦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我们在抓小麦生产过程中发现,科技进步对小麦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集成的技术才能实现节水

  “只有把七项技术集成起来,才能实现小麦生产的节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强调,并非某一两项节水技术的应用就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集成的七项技术包括:节水优质小麦新品种、小麦规范化精量播种技术、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技术、小麦测土配方减量施用技术、小麦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小麦品质分析与监控技术。肖世和解释说,以第一项技术为例,不同品种小麦之间的节水表现差异很大,因此要根据种植需要挑选节水品种;精量播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某些地方究竟是节水好,还是节约种子好;而经过测墒补灌,能减少一次浇水,节水40立方米……

  据悉,项目建立了“科研单位+地方政府+企业+农户”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发挥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企业结合的整体优势,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统一设计、分工合作,协同攻关、重点突破。

  其中,集成创新的“黄淮海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和“小麦主要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已被农业部发布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在全国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从需求侧出发转变科研思路

  “技术集成和支持改变了过去那种用技术来看问题的方式。这次完全不一样,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组装技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肖世和介绍,这次展示的主要技术,是根据新型生产组织的需求,按政府组织、农民合作社和职业农民三种组织形式,集成了不同生产组织需要的技术模式,为今后小麦生产发展提供了直接实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新型生产组织的实际需要来集成最新的生产技术,直接提供给不同生产组织,这不仅提高了良种良法推广力度,强化了小麦生产的技术含量,还有助于农户稳产增收,经济效益稳步增长,逐渐提高产业竞争能力。”肖世和举例,在河南省原阳县福宁集镇,根据整乡推进高产创建的思路,集成了小麦生产“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包括精细整地、规范播种、节水(测墒调亏)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灌浆期“一喷三防”等科技成果,在高产稳产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而在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根据扶持家庭农场,带动生产合作社,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集成了新品种繁育、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用三兴家庭农场的1000亩郑麦7698种子田,带动绿叶农民合作社的12000亩小麦实现良种良法,增产增收。

  在新乡市辉县冀屯镇,通过五丰粮食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签订30000亩新麦26小麦优质优价收购合同,根据强筋小麦的营养需求,提供精细整地、规范播种、节水(测墒调亏)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等优质小麦生产集成技术,带动农户增产增收。2016年小麦回收价格高于市场价0.4元/公斤,仅此一项该镇农户增收128万元。

  小麦如何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居全国第一。“我上任不到半个月,这已经是第二次到河南。”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刘春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种质资源库,有非常强的育种实力。“但是要把粮食问题解决好,不是一家单位能做到的,要联合地方科研机构。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就在于各种技术的运用。”

  这也是陈萌山反复向项目组成员强调的一点。

  目前,全世界小麦国际贸易量是1.6亿吨,而我国小麦产量为1.3亿吨。在世界前十个主要小麦供给国中,我国单产水平最高,2015年达每公顷5200公斤,高于同级世界平均水平3288公斤,比美国高50%。“单产水平说明了我们的小麦科研水平。”陈萌山说。但是过去五十多年,全球小麦供求关系是丰年略有结余,欠年略有不足。如果国际贸易的总趋势改变,就有可能要打破政治上的平衡,“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陈萌山指出。

  同时,中国的小麦做口粮,主要是做面条和馒头,和西方发达国家小麦主要用作面包所需求的品种特性不同。“靠国际市场满足我们国内消费的特殊性需求也是不可能的。”陈萌山说,科研部门、生产管理部门都要牢牢记住,保持小麦的国内质量,是中国国情,也是我们落实新世纪国家安全的重要之处。

  陈萌山为此建议:“要加大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要形成全国小麦科研的航空母舰。”我国小麦科研团队有500多个,各级投入很多,有重复交叉,上下不配套,资源配备不合理,也造成了很多浪费。“想突破小麦的产业发展问题、科技瓶颈问题,只依靠单个品种和单向技术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现在要搞农机农艺配套,包括整个小麦的综合解决技术方案,需要进行技术集成和协同攻关,建立高产高效技术的模式。”陈萌山说。(本报记者 李晨)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nongxun.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园艺知识

种植技术

养殖技巧

化肥技术

农药施肥

花百科

兰花

瓜果种植

花木种植

粮油种植

食用菌栽培

蔬菜种植

药材种植

锦鲤

综合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