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孤单的蒲草,回忆曾经的满眼绿(图片均摄于2016年5月28日) |
碧海银沙网讯(图/言 科文/糖 笑编辑/常 盛 少 琼)麻章区太平镇庐山村,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前农田的那一眼的绿。村前的水田,村民们清一色地种植蒲草,清风徐来,蒲草此起彼伏,摇曳生姿,蒲草特有的阵阵清香,扑面送来,沁人肺腑,舒服惬意!
走在蒲草间,寻找儿时的乐趣 |
采摘草籽 |
一直对蒲草那满田的绿念念不忘,想去寻找儿时的记忆。满怀期待而去,却发现那满眼的绿,早已变得稀稀疏疏。几块面积不大的蒲草田,被其他植物挤在一边,显得是那么的孤单寂寞。值得庆幸的是,虽然队伍不够壮大,但风姿不减当年,依然在其他植物的缝隙中茁壮成长。清晨,顶着露水的草籽,在微风的陪伴下,即使缺少观众,依然尽情舞蹈。
原以为是村民们转移了蒲草的种植场地,或是蒲草难以种植,让村民无奈地忍痛割爱。
寻问乡亲,终是得知,不是转移了场地种植蒲草,而是蒲草的种植面积,确确实实地减少了。洪大伯告诉我,蒲草的种植,比水稻还容易,不需要精心打理、日夜侍弄,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一年就可以收割。一般是夏天就种下,用蒲草仔从中间折弯,头尾均插入农田,施肥,蒲草的新芽就会从插入农田的头尾处长出。在种管的过程中,不需要喷洒农药,只要保证农田常年有水及肥沃即可。且收割后,剩下的蒲草头又可以长出新芽,施肥后,来年又有新的一茬。如此反复,种一次,可以收割三四年。管理得好的,长势好的蒲草,可高达两米多。蒲草收割后,将这一束束的蒲草运回到“草床”,按长短分拣,放在阳光下暴晒,经车子压平后,即可用来编织草席了。喜欢漂亮颜色的,还可以用色粉在烧开的水中煮融后,给蒲草染色。染色后,就可以编织出五颜六色的草席,且不会落色。
既不是难以种植,让村民被迫忍痛割爱,为何蒲草的种植面积日益减少?仔细想想,探究所然。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工业发展的影响。在工业化的浪潮中,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农田生活的理念被改变,很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缺少劳动力,是蒲草种植面积减少的不争事实。
顶着露水的草籽,在微风中尽情舞蹈 |
虽队伍不够壮大,但风姿不减当年,依然在其他植物的缝隙中茁壮成长 |
其次,受竹席、藤席等的冲击,草席的价格不高。在一位大姐家,见到一堆已染好色的蒲草,很是高兴,问大姐是否还编织草席,大姐笑笑说:“草席价格太低,忙碌一天,织出一张席子,也只能卖到二三十元。孩子也不大会织。这堆蒲草已经好几年了,这几年已不种蒲草,留着编织草席给自家或亲戚用。”
从大姐家走出来,一路上,几乎看不到村民在树荫下编织草席的场景。记忆中,在庐山村,最常见的场景是:村里的男女老少,在树荫下,在蒲草间,十指翻飞,编织草席。手指忙碌,嘴巴也不闲着,家长里短、神话故事、尊老爱幼的典范不时传出,更有流行的、怀旧的歌曲,雷剧也不甘寂寞地时时迸出。除了编织草席,聪明的村民们,还废物利用,用他们的那双巧手,将那些短的,不能用来编织草席的蒲草,编织成一把把扇子、一顶顶帽子、一个个装东西的小筐筐……
被其他植物挤在一边的蒲草,孤单寂寞 |
蒲草的种植越来越少,或许有一天,蒲草会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属于蒲草的那独特的清香、那满眼的绿,该何处寻?编织草席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会织草席的更寥寥无几,编织草席这门手艺会不会失传?